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_分节阅读_第72节(1 / 2)

  沈氏用了一碗半,然后让宁湘给了李庄户的妻子一个荷包,意思是做的不错。

  吃过饭,燕明荞想去骑马,沈氏没让,刚吃过饭怎么能上马背上颠着去,那对脾胃都不好。燕明荞事事都听沈氏的,这种事也不例外,闲着也是闲着,她又把烤棒子啃了。

  其实说烤不准确,这更像是烧的。

  手指粘了许多灰,脏兮兮的。

  外面裹着的玉米皮已经烧糊了,里面的玉米粒正好熟了,带着点草木灰。

  草木灰是不脏的,轻轻吹一下就不见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啃一口,最外面的有焦香,里面的软糯香甜。

  这回又吃了一根玉米,更别想去骑马了。

  燕明荞歇了半个多时辰,才骑着银粟在山野里跑了一圈,丫鬟们在后头跟着,沈氏也在不远处看着。

  这样看去,燕明荞脸色带着光,眼神明媚自在,她叹了口气,心道女儿真的慢慢长大了。

  在庄子玩得痛快,回府天已经黑了。

  第二天放假,燕明荞没出门,而是在屋里看了一日的书。燕明玉搞不懂,为何有人能一直看书不觉得累,楚铮也想不明白,书究竟有什么好看的。

  月底楚铮来看看外祖母,顺便吐吐苦水。

  这半个月,是他最累、觉得最难熬的半个月,每日上课要认真,下课之后还要做作业,除了吃饭睡觉练武,感觉他这一天光和“之乎者也”较劲了。

  今日歇了一日,他就来国公府了,一来,就没见燕明荞,他从外祖母的口中得知,燕明荞竟然在看书,这让他大为震惊。

  放假还要看书,这是怎么了……他是不是还在做梦!

  燕明玉听楚铮吐苦水就忍不住想笑,“谁让你以前不用功,那现在就得加倍用功,你以前偷的懒,如今都会还回来。”

  楚铮如今和燕明玉比较熟,再加上她还没做他的继母,所以不像和沈氏说话那般,有时还会反驳开玩笑。

  楚铮小声道:“你也不读书啊,现在也不用功。”

  燕明玉理直气壮道:“那是因为我以前用功了,现在就不用了。”

  她都加班到猝死了,老天爷还她一个躺平人生怎么了,所以说,这都是来来回回的。

  楚铮肯定不知道什么叫能量守恒定律吧。

  楚铮听了更丧气了,沈氏笑着说道:“读书是一鼓作气的事,不能半途而废,先生给你上课,你要坚持,有进益才行,别光上课听了,下课就去玩闹。”

  楚铮老老实实地听训,心里忍不住想,外祖母是为了他好,他该牢记才是,要好好学,才能不辜负外祖母、明玉姐姐的期望。

  中午吃过饭,楚铮又回去奋起温书了,本来他还打算玩半天一天的。

  可明荞学得那样好还读书,他有什么理由荒废。

  不知不觉中,燕明荞还给楚铮上了一课。

  八月过去,很快到了九月。

  九月初三,是沈氏和长公主一行人约好赏菊花的日子,这回问楚铮,楚铮没有要去,反而踏踏实实地在家里温书。

  燕明荞也没去,去的话要请一日假,她明日要去玉芳斋,也得请假,若是去秋英宴了,上旬就要连着请两日假了。

  沈氏觉得,女儿也没必要哪个宴会都去,少去一个不妨事,问燕明玉,燕明玉不大想去,菊花而已,又不是没看过。

  所以这回沈氏带了燕明月和燕明茹。

  燕明茹今年九岁,沈氏鲜少带着她出门,燕明月倒是去过几次。

  只带着两个庶女,孟小娘难免觉得不是什么好宴会,燕明月忍不住为沈氏说话,“怎么就不是好的了,小娘要不想让我去,我不去就是了。”

  孟小娘道:“说你两句怎么了,成天胳膊肘往外拐,不知道谁真的对你好了。”

  燕明月觉得,嫡母就算对她不好,但也绝对不差。

  跟小娘说不通。

  燕明月精心打扮了一番,和燕明茹去了秋英宴,燕明玉姐妹俩留在了国公府,第二天,两人一早便出门了,和刘掌柜商量开分店的事儿。

  上月的账难算,不过有三日也该算完了。

  马车驶向玉芳斋,这回刘掌柜早早就备好了点心茶水,就等着两人过来,他摸不清两人何时到,所以时时备着,今日可算等到了。

  刘掌柜笑容满面,近日流霜姑娘常带着人过来,有时一两个,有时三四个,送过来是为了学做点心的手艺,有两个认过字的他带着学管账了。

  刘掌柜知道要开分店,这回商量的不过是些具体的事儿,包括开在哪儿、选多大的铺子、给他多少银子……

  燕明荞没吃点心也没喝茶,先看完上个月的账本,上月利润一万六千四百八十两。

  她到手的,能有六千五百多两。

  她们能拿出来五千两到八千两银子,来筹备开分店的事。

  她直接说道:“刘掌柜,我们打算开两间分店,一家在盛京,开在城东的闹市,一家开在江南岚州。过几日我们就会让人去租铺面,到时候装潢好了掌柜的先去岚州的分店主事。”

  刘掌柜没问题,他愿意去。

  虽然他在盛京有一家老小,但只要能多赚银子,去也无妨。

  燕明荞继续道:“刘掌柜辛劳,去岚州路途遥远,我和姐姐决定,给你三厘滦州铺子的利润,除此之外,每月月银也是照给的。”

  刘掌柜心里一喜,飞快地在心里算了笔账,这个月利润有一万六千余两,若是能给他三厘利息,每月能多五十两银子,他面上不显,推拒道:“这不妥吧……”

  他本来也没打算分多少利息,三厘不少了,一年到头也有几百两银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