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营造司(上)161(2 / 2)

<divcss=&ot;ntentadv&ot;>“我明白了,你是看最近我在让海坛那边招工匠罢。”林海很快就想通个中缘由了,他前些日子让郑廷球给单思南带话,让后者在接下来的移民招募工作中,要以铁匠、木匠、泥瓦匠、石匠等各色工匠为优先。

“不过工业这个词并不算准确,还应该加上工程,而且眼下工程还应该排在工业的前头。”林海接着说道,“农忙季节就要过去了,我们也该调整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林海从海坛招募的几乎全是农民,这是为了尽可能多抢种一些晚稻。但明年的早稻还要等半年多才能播种,这段时间就可以用来搞一些手工业和基建方面的事了。

当然,农民也还是要持续招募的,开荒需要时间,明年的春耕不能再像今年这般仓促忙乱了。

“工程?你说的是修路罢?万华的道路确实是该修整了。”珠娘也对眼下物资运输的状况十分头疼。

“不光是修路,还要修水利。要发展灌溉农业,水利工程是必不可少的,东番在这方面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那些土人们都只会刀耕火种……”

所谓刀耕火种,也就是迁移农业,不翻地、不施肥,只靠焚烧草木作为肥料,种一年地就要换一块田,单位土地的农业产量极低。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集约农业,对水利、肥料、耕具都有较高的要求,台北盆地虽然不乏河溪,但却并不能覆盖所有可以开垦的田地,何况还有雨季排涝的需求。

当然以林海目前掌握的人力,要修建类似都江堰那样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无所作为,毕竟就连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都建设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

这方面林海也不懂,具体要怎么干那是两眼一抹黑。不过大明在这方面有的是人才,要找一些有水利工程设计经验的人还是很容易的。

“听起来有点复杂……”珠娘听林海说了一大通,感觉头大如斗,其实她对农业比林海更加陌生,这一个多月学到的农业知识比过去二十年还多,毕竟她家世代都不是以种田为业。

说话间,两人又来到了一座竹城前,这座竹城的规模和关渡城差不多大,门口挂有一块木牌,上书“淡水民政院临时办事处”的字样,林海和珠娘一家子目前就住在这里。

“没事,明天等伦第一来了再细说,我们先回家吃饭罢。”林海说着继续向前走去,正在门前守卫的警备司战兵看清来人,连忙打开了城门。

珠娘跟着林海走进竹城,进门后首先就看到警备司衙署,如果不算万华义学的话,这就是淡水民政院目前仅有的一个下属部门了。

“新的部门叫什么名字?”珠娘问林海道。

林海这些日子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这才想起他还忘了给这个即将成立的部门取名字。

他沉吟了片刻,转头对珠娘道:“就叫营造司罢。”

感谢飞跑的小猪打赏1000两!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