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以下克上,在后陡门行不通(1 / 2)

“但我希望您能把价格提高至5万,而且这笔钱要算进我们的启动资金里。”

虽然明知有坑,但时一清仔细考虑后,还是决定跳进去。

反正自己未来肯定是不缺钱花的,那就没必要太在意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

对时一清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先拍好这个节目要紧。

既然打算走到台前当一名歌手,那这为期半年的种地节目就得好好利用起来。

时一清已经研究过了,因为3年前,华国就已全面禁止了各类选秀节目,所以目前的华国娱乐圈是极度缺乏一个能让素人快速成名的途径的。

而选秀节目为什么那么火,造星能力那么强,不就是因为那些爱豆是被观众一票一票选出来,捧上出道位,从而让观众有了一种养成系的参与感。

所以那些爱豆才可以干啥啥不行,还整天有一群拥趸捧着护着,就是利用了观众那种“自家的崽谁都不许说不好”的心态。

照搬这套逻辑,时一清便惊喜地发现,《种地吧少年》比起那些选秀节目,好像也不遑多让,甚至还要略胜一筹。

同样是一群糊咖素人拍节目,《种地吧少年》却拥有长达半年的养成时间,甚至养成的内容,也不再是那些阳春白雪的唱歌跳舞,而是最下里巴人的下地种田。

而华国人对于种田的执着有多深入骨髓,自是不必多说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选秀节目断档的如今,《种地吧少年》绝对是时一清这种糊咖想要快速成名的最好途径。

基于此背景,尽自己所能地把这档节目拍好,拍出彩,就是时一清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了。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时一清就甘心踩进杨导的坑,把一万的价格抬到五万,便是他做出的反击。

这价格既能让杨导省下一半的钱,同时启动资金的增加,也能让节目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杨导没理由会拒绝。

果然,对于时一清的加价,杨导震惊之余,很轻松就做出了决定。

只是,杨导还有些疑惑想得到时一清的解答。

“小时啊,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选第一个方案吗?”

“因为我挺喜欢待在这的,同时也很期待能和哥哥们在土地上做出一番事业来。”

杨导以功利角度发问,时一清给出的却是感性回答,这让杨导有些发愣,却也觉得重新认识了这个小伙子——或许这便是他能写出《稻香》的原因吧。

确定了意向,时一清便回到了地里。

面对哥哥们的试探,时一清只透露了是件好事,先专心把水稻收完,回去再跟他们细说。

少年们虽好奇得抓心挠肺,却也只得乖乖干活。

但说来也怪,被这小插曲一闹,少年们干活的心气倒是提升了不少。

等到凌晨一点多,时一清哈着白气,高高举起最后一株水稻,宣告了水稻收割工作的正式完成。

从晚上7点干到凌晨1点,别说少年们了,就连跟着拍摄的节目组都累得不行。

于是,在少年们有气无力的欢呼声中,杨导果断带着大部队收工下班,只留下两个牛马摄影师,负责拍摄少年们的收尾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