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足够了,足够了!章叔没有太大野心。25(1 / 2)

八月初,服装厂就把所有的事捋清楚了,清一色的临时工,永辉禁制这种说法,以后在内部统一称为合同工,让员工有归属感。

服装的款式和种类以及生产的数量由永辉决定,江影要匹配布料。

虽然去年小小的整治了一下治安,阳水县的治安比别处要好一些,但是没有根本性的好转。

服装厂几乎都是女工。

永辉想了想还是在厂里设立了保卫室,每天让李三彪派五个人去值班。

用李三彪的人,其实就是威慑,把可能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

当然,也和新河乡派出所联系了,建立了警务联系室。

生产了一个月,得出结论,满负荷生产一天平均能出成衣2000件。

这个八月份,百汇商场都在装修,但是并没有停止工作。

所有员工按照永辉的要求,要么发传单,要么敲锣打鼓去宣传,各乡镇,乡村,邻县甚至于市里,到处跑。

这个饥饿营销在当时是很轰动的,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议论,这事甚至于惊动了市里,这就是长期以往的道德规范下的惯性反应。

整个县委县政府都撑住了,顶住了压力,因为永辉早就给新任的骆书籍和周县长打过招呼。

这就是改革开始时的不适应和阵痛,撑过去了就好了。

九月份,准确说九月八号,百货商场正式开业。

整个百货商场开业一个星期来人满为患。

这是新颖的服装带来的效果,这是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现场带来的效果,这是一个多月来宣传带来的效果。

整个阳水县都轰动里,有人夸张的说,阳水县几乎每个人都来买过衣服,甚至于邻县和市里,过来买服装的人大有人在,都是组团来的。

服装是永辉那里预先生产的2万6千件,自家服装厂将近一个月预生产的5万2千件。

第一个10天,平均每天卖出去8千件。

商场只能加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

预生产的服装销售一空,还不够,幸亏章叔预先进了3万件的货。

第二个10天,平均每天卖出6千件。

第三个10天,平均每天卖出5千件。

之后基本就维持在这个水平。

这个阳水县一共就50万人口,县城也就15万人口多一点,按道理卖不出这么多的,毕竟不便宜,能买得起的人还是有限。

有一部分是外县和市里的人来买的,这就是宣传做的好的好处了。

每天三千件的缺口,这个可不是小数子,不过,只要有钱进货,到外地,尤其是发达的南边,这点货还是不算什么。

就是能不能进到满意的货而已。

“章叔,可以订单式收购,我们让他们做,给加工费,高一点罢了,他们应该会同意的,就是质量上要把好关。”

“这个我已经在做了,放心吧,既然做了,那就一定要做好。”

“知道了。”

永辉想想确实是自己想多了,章根生这点本事没有,就不敢接手了。

永辉的2万6千件服装,由于款式被人看好、追捧,做工也好,买到了30块一件。

30块啊!

差不多赶上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这是一般的工人,很多人已经超过60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