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所求甚多?43(1 / 2)

临淮城,太守府内。

朱元璋看着太子令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奏报,一副恨铁不成钢,

“没粮没钱是吧!你没粮,有的人有的是粮!你没钱,有的人有的是钱!”

“抢他丫的就行了!怎么还这么没出息,跑几千里,把奏报送到这里来!”

“真等朕回去处置,高仙芝的大军早在潼关饿死了!”

朱元璋将奏报一扔,朝着门口大喊,“去将李泌请过来!”

李泌提出来的屯田制,朱元璋已打算在河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等安史之乱平叛结束,也可以避免大量农民流失,土地被兼并。

两个多月来,朱元璋在河南地区收集权,纳贤才。无论出身,有贤能投奔者,皆各尽其用。尤其对于河北士子,起初还有人怀疑观望,后见朱元璋果然识人善任。一时间各地才子豪杰,争相前往。

最后,朱元璋将李亨的第三子李倓从长安快马加鞭拉了过来。看着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兵强马壮的河南地区。

朱元璋斜着眸子看他,“从今天开始,朕封你为河南节度使。守江淮重镇之门户,能守不能?”

虽也有皇子遥领节度使之位,但从前全都不必出阁任职。

没想到朱元璋一个圣旨将自己叫到这来,给他派了这么大的职务,还全都是实职。

李倓一头雾水。但他性格勇猛善战,李倓扬起脖子,

“能守!”

“好!”

“睢阳一战,虽击杀尹子奇,打退燕军。但燕军副将令狐潮收拢溃兵逃脱,恐有卷土重来之祸。你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早做准备吧!”

朱元璋对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建宁郡王颇为喜爱,他拍拍李倓的肩膀。想要破除边镇藩疆这种军政财三者合一的封疆大吏,以皇室子弟前往取代最为合适不过。

随后,朱元璋提刀阔步,气势威猛,往临淮街头走去。

李倓眼见奇异,他犹豫一秒,随后立刻跟了上去。

今日,朱元璋令李泌将临淮城中的地主豪绅、官员百姓都叫至一处。

天子亲临,还在城中招贤纳士,征兵守城,减免赋税,城中百姓无一不夹道欢迎。

但唯有一种人,他们战战兢兢聚在一处,拢着袖子。尤其是在看到朱元璋手上那把刀时,一种不祥的预感萦绕上他们的心头。

他们是谁?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地主豪绅。

朱元璋走到街中站定,他环视一周,然后开口道,

“各位父老乡亲,自天宝年间以来,小人擅权,贼寇拥兵,赋税繁重,土地兼并。杨国忠大肆敛财,民间怨声载道,乃朕不察之过矣!”

“现战乱四起,国之不定,民之不安,甚至乃军中将士粮草匮乏。”

“将不饱腹,何以定国?朕现今在此亲向诸位百姓垂首征粮,并承诺鼓励恢复农业生产,今主动上交余粮者,减免两年赋税!”

战乱动荡时期,粮食的价值远比其他更为珍贵。

莫说是天子亲自在街头征粮,人人为了自保,怕是阎王爷来征粮,也只能索得一条命去。

所以,朱元璋的一席话虽在人群中引起了巨大哗然,但应声者一个人也没有。

李倓远远看着朱元璋,觉得他近日焦于军务,莫不是急坏了脑子。

到最后粮草征不到,又平白无故折了帝王的尊严。

过了会,人群中忽有一位老者站出来,颤颤巍巍家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