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底细27(1 / 2)

  ……

  杜佳云没来的日子里,洲渚也并不会觉得无聊。

  她最近在漏泽园附近的林子里发现了几棵青枣树,尽管是野生的,但它的果子不仅不酸涩,反而还有些甜。

  洲渚摘了两篮青枣,一篮留着自个吃,另一篮则送给了对她多有照拂的白衣庵女尼们。

  青枣颗颗饱满甘甜,女尼们都很爱吃,连尽休师太都跟着吃了几个。

  此时庵内当天的活基本都干完了,女尼们或自觉回屋诵经,或去接待来上香的香客,剩下的女尼则继续跟洲渚享受下午茶。

  洲渚凭着跟女尼们日渐熟稔的关系,成功地混成了白衣庵的编外人员,她们谈及一些话题时也不再避着她。

  这不,她们唠着唠着就提到了夏馆,然后又提到了池不故。

  通过女尼之口,洲渚对池不故的过去,总算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年前,御史中丞池仪弹劾当朝宰相洲赫结党营私、侵吞民田、纵子伤人等十几条罪过,得罪了洲赫,反被安了个“谋划易储”的罪名,给流放至南康州来编管。

  池不故时年十三,还是个未及笄的小女孩。

  知道池家之事的人都说,她的年纪这么小,完全可以留在汴京,没必要跟来南康州——朝廷律令,除非是犯了需要杀头的大罪,否则罪不及家人。

  顺带一提,池仪在获罪流放之前,便预感自己将会出事,于是和妻子张氏和离了。

  之后,张氏改嫁给云州防御使。

  池不故的继父虽然是位武将,但如今北边战事频繁,朝廷对他多有倚重。她当初若是随其母生活,至今依旧能在汴京当她的官家千金。

  可大家都说,她真不愧是池仪之女,性子如她老子一般倔——即便汴京距离南康州有三千多里路,流放之路艰辛险阻,可她依旧坚定地选择了追随其父。

  虽一路上吃了不少苦,但初到南康州的池不故并没有现在这般清冷寡言。

  她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受伤了会哭鼻子,疼了也会叫唤,不过她从不在人前表现出来,只会悄悄地找尽休师太讨些药物回去自个上药。

  她也有天真烂漫,自然洒脱的一面——

  一个稍微年长的女尼回忆道:“有一次她在外头待得太久,天黑了,她着急赶回家,因为跑得太急,脚下的草鞋都跑丢了。她第二天回来找,恰巧那草鞋被主持捡到,主持问她如何证明那草鞋是她的,她说鞋子都是一对的,放在一起比对就知道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