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烟火气35(1 / 2)

王贵搭上了魏国公府的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却发现柳七早早就回来了。

居所的大堂里又多了四个人:那个年轻的官和他的妻子,还带着一双女儿。

不得不说,这年轻的官员和他的妻子真是一对璧人,一双女儿也生的娇俏可爱。

王贵疑惑地看着柳七:“怎么回事?”

柳七说:“兄弟,你要他活着,但我不放心。我就抓了他全家,只要他敢说出去,在我死之前,一定先死的就是他全家人。”

王贵有点头疼,但他又反驳不了柳七哪里说的不对:“但他是大明的官员啊?”

柳七说:“他不愿做官了。”

王贵又看向那个年轻的官员,那年轻的官员向他施礼道:“我不愿意再做永乐朝的官了。”

“如果我保证我不说出去,你们愿意放我返回故乡吗?”

王贵指指柳七:“那你问问他。”

柳七冷冷的盯住他,说:“不行。”

王贵耸耸肩说:“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前都不行,你就安心住我这里吧。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的官员也不再坚持,好像这样的结果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自我介绍道:“我叫景清,这是我的内子孙氏。这两个是我的小女。大的叫做景如意,小的叫做景如怡。”

王贵说:“好吧,我是锦衣卫百户王贵,他是锦衣卫总旗官柳七,这个小公公叫王振。这就是我们一家子人。”

这样,景清带着他的家人就找了一间厢房住了下来。

其实,景清这种状态才是大明小门小户小官员的常态。没有仆人,一切操持全靠女主人。像解缙这种大户,已经可以称作簪缨世家了。

景清的夫人孙氏也是一个识大体的,她或许不知道她的丈夫做了什么,但知道她的生活已经彻底的改变了。

他们一家被软禁在这个小院里了,但是这个小院又显得非常奇怪。

两个太监,一个汉子。没有仆人,没有管家。杂役由小太监来操持。

小太监也整天不出院子,不像那两个大的,有时候出去一整天都不会回来。

旁边还有一家大户,大户的主人好像是一名官员。

这家大户的主人经常过来串门,两户之间有一条相通的院门。

小太监有时候会出门,就是出这条院门,进入到大户人家的厨房带来些吃食,一些换洗的衣服也交由大户人家的奴仆浣洗。

自己的丈夫好像对此漠不关心。他在院子里寻了一些书,开始读起书来,并教授两个女儿识字读书。

反正这里不缺吃食,也不少穿戴,就是少了一点生活的气息。

孙氏向他丈夫建议道,是不是可以向那个大一点的太监王大人说说,把家给攒起来,添一点烟火味。

她丈夫去跟王大人说了,王大人跟另外一个柳大人商量了一下,同意了,还给了她一些银钱。

只是她的丈夫还是被禁足,但她可以进出小院,进行伙食采买或者其他的添补。

她的两个女儿也可以外出陪同她一起,有时候可能就是那个小太监也会去。

终于,王贵的那个小院也升起了炊烟,逐渐有了一点生活的气息,有了烟火气。

娶妻娶贤莫过于如此,并不是说要懂多大的道理,但无论生活怎么样,那生活总得有些烟火气。

孙氏也是这样认为的,男人在这方面就是傻子。

。。。

自从诗会结束之后,王贵虚惊一场,又让家里多了几口人,其实也过得挺惬意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