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诗会32(1 / 2)

王贵也明白了朱棣的心思了,这皇帝也想带小抄。自己却又不好意思问臣下要,只能问自己的内臣。

毕竟王贵连国师姚广孝都称赞过他的诗才,即使他做不出诗,旁边住着的不就还有一个大才子解缙吗?

解缙想了两天,才将十首诗凑齐,这比现场作诗还要难。毕竟现场灵感一来,这些读书人作诗一首并不算难。

难的是能出传唱久远的精品。

十首诗凑齐,王贵看看真是大才子写的,真的是不错。又让解缙将诗里面的意思,还有一些婉转承接的意境给解释清楚。

解缙虽然不耐烦,但也是耐着性子跟王贵说了个明白。他也知道上头那一位能憋出一个“一二三四五,过河数大鹅。”就不错了。

王贵等解缙走了之后,自己挑了四首准备,上报给朱棣就六首。反正皇帝老儿又没说具体数字,自己也要得带小抄呀。

万一那皇帝老儿要自己当场作诗,就自己那水平,总不会再靠那极致不靠谱的急智吧?

王贵将折子递了上去,这一次朱棣连面都没见他,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小太监回报给王贵,说圣上知道了,让他回去。

这皇帝老儿真的是卸磨杀驴,干脆无比。

算了,算了。自己回去把那四首诗练好,看小太监我也在诗会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

诗会选在了一个晴天的下午。

下朝之后,没有事的朝臣都接到了参与诗会的邀请。这些朝臣也都心知肚明,毕竟气氛烘托这么久了,他们也早已准备好了小抄,准备在诗会上露一手。

这时已经换了常服的大臣们已经三三两两,相约到了后海,开始酝酿满肚的骚气,这样可以将已经写好的诗词或者小抄,念出来显得更有气势。

王贵却不行,他和柳七接到了皇帝的旨意,让他们在宫门外候着,等候着和皇帝朱棣一起出发。

哎,影帝的牌子就是大!

这也是算作皇帝秋季后的出游,出行的队伍不是很大。

最主要的场地是在后海,那里的金吾卫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将闲杂人等给驱散开来,安保的手段也做到极致。

等皇帝的车队到了之后,迎接的官员和士子们,还有花枝招展的魏国公府郡主带着一帮权贵的鲜花、绿叶、小草。跪伏一地,开始迎接皇帝的到来。

皇帝从车架上下来,后面跟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士,这是徐皇后。

这还是王贵第一次见到徐皇后,徐皇后长的和郡主挺像的。但是,一个成熟妇人,一个活泼少女,时间和岁月的沉淀在这两个人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皇帝和皇后一起出行,这将是一件盛事中的盛事。

哗啦啦的跪倒了一大片,朱棣适时地叫他们平身,不要拘谨,众人赶忙谢恩。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黄公公看着正在发呆的王贵,跟他说了句,跟上来,王贵赶紧跟了上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