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3:“你自己看怎么要回来吧!”(1 / 2)

牛娃:“你自己看,怎么样要回来吧!”

午后,台贝达朗过了采沽达的牧场山谷,出来二程之地,看到了一个小平台,

于是下马,信步上去看:

有一堆堆的废旧土坯,烧不尽的火柴头,还有几个破坛子;

背后靠着一道石头垒的壁,可以背风,眼前的太阳还有一些,

只在山头,看看不多时就要下去了;

他拾了柴,搬三块大石头,安了一个简单灶,生火,取出铜壶,烧水,冲开一些糌粑,取一条牛肉,用小藏刀割成小块,

一块块肉用热乎的糌粑裹着吃。

吃了晚餐,喝了热水,觉得暖和许多,从马儿的驮包里面取出一份干草,一把料豆,放在食袋里,

给马儿套嘴上,拴好了马匹,在墙下安了包;

他自己搭好了帐篷,钻进去睡。

睡到半夜,月光如昼,照的外面好像下雪:

阴暗山岭,下有弯曲道路,

起起伏伏如蛇之匍匐,

左右弯曲又像百足蜈蚣,

黑松直立,风吹去,噼啪作响,

银杏婆娑,摇曳曳,呼噜发声,

几个山猫闹上树,

一只鹰枭坐前枝。

听得风吹草动,台贝达朗还是醒了,帐篷一条小缝隙,看那外面白花花的,

“哎呀,难道下雪了?”

一骨碌,走出来,原来是一个大月亮地儿的晚上,看那马儿,依着帐篷,盖着披风,头枕马鞍,睡着了;

一只猫头鹰在远处的松枝上蹲着,几只山猫在树林里面穿过,

几对儿眼睛忽闪着飘过,

夜深了,安静得很,风也静了,鸟也睡了。

台贝达朗深吸一口气,望着旧路,下边的谷地就像一朵云烟,隐藏在山下,

或者就在树丛的背后,

“明天早晨又是一个晴天…”

看了老半天的夜景,觉得身上有些不平坦,拿出长刀,在帐篷边舞了一舞:

中夜静如水,乘月舞钢刀,

前不见古人,与我一击搏,

帐前寒光闪,马儿帐后卧,

岭国若有知,我亦随山止,

才离了旧窠,又寻到新窝。

舞了个微微发汗,台贝达朗心里面舒服了,将钢刀在手背上过了两遍,

觉得得心应手,

又想到前些日子在两个爷爷那里看过的宝刀,

又觉得手中这一柄是很普通的家伙;

收刀入鞘,回帐睡觉。

次日,雾露还没有发,他就早早起床,唤醒了马儿,

“嘴花花,咱们准备赶路啦。”

看看它的食袋,都吃干净了;

收拾了帐篷,备好了马,一掌拍在马屁股上,上坡走路!

行了一程多路,肚子里咕咕叫了,眼见得前方有几处炊烟升起,

甚喜,于是从大路上下来,顺着小路,走过一段乱石头路,过了一条小桥,

那边有三个人在向火,

火边烤着肉骨头,上面一个锅子煮东西;

“哎!几个小朋友,让我也烤烤!”台贝达朗把马带住,走过来蹲下;

那三个都是十来岁的,看来人做的直,也都无所谓:

“烤吧!”

向了一会儿火,暖和多了,他拿出布兜里面几个圆圆的鹅卵石,放在火堆旁边,把自己的小铜壶也取出来,去到河里接了水,

烧开水,等着做糌粑;

其中一个孩子说,“我这有肉,一起吃点。”

“好,谢谢。”

他拔刀片了一块肉下来,戳火上烧烤,一口吃了,

“还缺少一点点盐巴。”

他回头取来盐巴,放在护心镜里,给那个孩子,“你蘸点吃,有味道呢。”

两个你一言我一语,边说话边吃肉,

不大一会,水开了,台贝达朗弄了一份糌粑,抹好了酥油吃,

也给那个孩子做了一个“肉馅儿糌粑”,递给他吃,

吃了这个肉馅的糌粑,那个孩子觉得不错,

掏出一把炒过的小麦,塞给台贝达朗,两个又吃又喝…

过了一会儿,几个大人牵牛路过,那孩子说,

“我得给人放牛了,你慢慢再烤一会儿火吧?”

“不了,谢谢你给我吃东西,”

“要不,你跟我一起去我家的牧场转转?”

“行啊。”

两个手拉手地去了,台贝达朗一时间把屁股后面的花口小马忘了;

孩子领着台贝达朗在那个牧场转了转,看看太阳,踏踏枯草,又顺着小河的河滩走走,

他家那些牛也在四处寻找反青的小草和树叶子吃,

“你家的牛儿真听话,那么一大群,总有上百头了?”

“一百三十头,不算肚子里的。”

“还有怀孕的母牛。”

“春天,我们家人和我都防范着呢,尽量让它们少交配,省得冬天大雪寒天了她们还下崽子,

这要是生产在野地里,

我也没法子呀!”

“也对,大冷天的,谁也没办法,出生了就被冻死。”

“是的。你的小马还挺好看的。”

“恩……哎呀,我忘了带过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