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1-1沟边姆姆害眼病(1 / 2)

天1-1沟边姆姆害眼病

家里的帐篷破了需要补,牛粪炉子坏了需要换,

这些事情,尕擦拉毛是自己解决的,所以,

尕擦拉毛常常在牛油灯下擀制新的毡子、做牦牛毛的毯子、垫子,

还会缝牛皮口袋,缝好的口袋用来交换铜的牛粪炉,这些都是很费功夫的活儿。

一只牛皮口袋就需要六天的工夫,用的是巴掌那么长,草棍那么粗的针……

渐渐的,她的眼睛看不清了,后来,一只眼睛看不见了,

这时候台贝达朗和汪卓发现了。

他们把家中的羊毛卖掉,把牦牛毛藏起来,不让她再在晚上干活,

剩下那一只眼睛保住了。

汪卓上山打泉水,遇到一位打水的苦行者,

两个人说话,汪卓谈到家里有一个老沟边姆姆,眼睛瞎了一只,

苦行者说“祁连山上有一位神医,他会医治眼疾。”

汪卓问,

“先生,快告诉我,神医叫什么,怎么才能找到他?”

“我正是从祁连山南麓下来,到山南去修行;祁连山的神医叫西海黑头人,他居住在南麓的浇河寨。”

“谢谢您,我们回去要想办法,请回神医,治疗我们沟边姆姆的眼疾。”

“请住!你是说,沟边姆姆是你的什么人?”

“我妈妈。”

“小伙子,请带我去拜见拜见。”

“理当如此,你一起去看看吧。”

两个人背着泉水,中午从山上下来,晚上月亮出来了,他们到了。

“母亲,你看,有一位长者前来看你。”汪卓一进营地,喊着,

刚迁徙到了冬季牧场,沟边姆姆尕擦拉毛在太阳底下晾晒牛粪,

听见孩子叫,她费劲儿得眇起一只眼看:

远远的,来了一高一矮两个人,左边扎辫子的孩子是汪卓,右边一个剃发穿红袍的行者,正在一起走上坡来,

尕擦拉毛放下牛粪,用围裙擦擦手,迎接下坡,

“您好,禅师。”

“远游的僧人来拜见姆姆,请亲切的姆姆赏我一碗青稞吧?”

“哦,我们理当款待禅师,请进包里坐坐。”

苦行者进来旧毡帐,放下后背的水囊,坐在木凳上,尕擦拉毛去箱子里找东西,

汪卓也放下后背的水桶,把泉水盖好,放在阴凉的地方,然后他走过去烧水热饭;

“沟边姆姆,您在找什么呀?”

“您等等。”说着,尕擦拉毛取出一件缎衣,给苦行者当垫子,

他坐下,“舒服极了,您也坐下,让我看看您。”

“禅师,这个时间还早,家中没有热水热饭,小儿去烧水做饭,稍等一会,我跟禅师谈谈吧?”

“我看您的一只眼睛病了?看不见了吗?”

“是吧。今年年初就觉得痒,秋天的时候赶着做牛皮口袋,这只右眼看不见了,这只左眼也开始发痒,哎!…”

“让我看看。”

苦行者端详那只生病的眼睛,用拇指轻轻撩起闭合的眼皮,里面的眼白是充血红红的,眼珠不能聚焦;

又看左眼,也有一些血丝,黄色的眼珠有一层漂浮的东西,…

黝黑发亮的面庞,只有一只眼睛是有光的。

苦行者说:“您看,眼睛这样严重了,你还在干活。”

“白天干点活,没事的。”

“晚上呢?”

“晚上,孩子们不叫干活了,这几天有点闲,可以多睡一下。”

“您的睡眠怎么样?早上起得早吗?”

“很早就醒啦,自己住一个包,想几时起床都可以,要是孩子们一起来睡,我还得等他们睡醒我才起床,他们两个睡觉香,能到天亮。”

“是啊。小伙子确实能睡的。”

说着话,汪卓端来热奶一壶、蕨根白米饭一锅、还有一碗酥油,一杯水,

退下去了;

“哎,孩子,过来一起坐。”

“汪卓,来陪禅师谈一谈吧。”

“哦。”汪卓转回来,一屁股坐在松木的木板地上。

苦行者俯身抓起汪卓的手,又拿起尕擦拉毛的双手,说,“看到你们的手,知道你们在这里是多么能干了。”

“我的手么?”汪卓看看手,又看看他,说,

“先生,您的手还是红亮的发黑呀!”

“对了,红亮的是血,发黑的阳光。”

“禅师准备往哪里去?”

“姆姆,我是从祁连山的山南下来,要去雪域的山南,经过那里,看看能不能到印度去。”

“噢……禅师需要走好远的路啊,你快吃些糌粑,一会儿就凉了。”

苦行者吃了糌粑,饮好了热牛奶,又喝一口清水漱口,双手合掌,

“感谢沟边姆姆和小汪卓的款待,行脚僧胃口暖,身子暖,后背都暖了呢。”

“哈哈,老和尚说话有意思。”

行者和蔼地看着他,

尕擦拉毛说:“汪卓,跟有修为的禅师说话要使用敬语,不许说'老和尚',知道吗?”

“哦!…”

行者既觉身暖,从怀中取一个纸包,打开看,

是一些细细的、白白的、金黄的粉末,他说,“这个是药粉,每天用泉水研开了,涂抹在两只眼睛上,你的眼睛会舒服一点。”

收下药品,尕擦拉毛也合掌礼赞禅师,

“我还要赶路,请安坐。”

说着,他走出去了。

“快,我们送一送。”尕擦拉毛起身送客人出帐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