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匆忙立帝慌忙回国 深入朝天再显神威(1 / 2)

小雨的天气总是让人皮肤很好。

下午,雁江码头上不是很繁忙。

陶琪采身着深蓝色长服,腰系五颗玉佩,身披索罗国暗红色披风,披风边沿嵌有一圈白狐狸绒毛。他站在江边的风雨桥上驻足观望,江风温润,缓缓吹起他的披风。

这一幕被一个刚刚过完9岁生日的小女孩看在眼里。她转头跟妈妈说:“我去问问那个哥哥是不是也去司州”,妈妈同意了,小女孩就跑了过去。

在快到琪采身边时她放慢了脚步,站在琪采的身边歪抬着头看着他说:“大哥哥好,你是在等去司州的船吗?”,琪采回过神低头看着她,披散着头发,头发又黑又直,不时有几柳头发随风飘起。身着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还带着绑腿。琪采看她这身打扮知道她是侗族人,于是说:“我要去北地国,正是要经过司州的”,“那我们坐在一个船舱好吗?”,琪采看了看周围,发现她的母亲在看着他们,琪采拉着小女孩的手走向了她的妈妈。

交谈中琪采得知她们要去龙泉县找郭先生,琪采说:“郭平现在任北地丞,是我的上司,不在龙泉县”。小女孩说,我都好久没学书了。琪采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和我一起去北地,雨晴姐姐也在那里,你们在北地学书好不好?”小女孩高兴极了。她的爸爸有公事不能出来,妈妈见她有了琪采看护着也放心了,就要回侗国。于是琪采拉着小女孩,二人走下桥,走向码头。

琪采问:“你叫什么名字”,“林墨笛”,“很好听的名字”。

过了一会,墨笛说:“琪采哥哥你知道吗,一同在风雨桥上走过的人,神会赐福给她们”。琪采听后微笑地俯下身亲吻了墨笛的额头,墨笛开心地双手抱住琪采的手臂,将脸埋进他的披风里。

四月初三,皇五子欧阳永贺在空荡荡的皇宫继位,恒海王被加封一等恩国公爵,加九锡,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登基大典之前,恒海王命人在京城威山附近挖了一个大坑,将宫里死去的官员,太监,御林军,妃嫔,宫女的尸体都扔到了这个大坑里。在城郊的皇家陵寝旁挖了两个简陋的坑位,埋葬了皇三子欧阳北斗,皇六子欧阳载城。

历史总是充满着偶然与必然,有一些决定和选择直接导致了一些情况的发生,但我们不能说如果当时不那么选择就好了,做决定的人没有变,就算当时我们没有选择最糟糕的选项,有些事情的发生也还是无法避免。

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山东蓬莱岛的一个村落里出土了一本古书。这本书上的内容并不属于我们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据村民说,这本书是先人在海边捡到的,当时装在一个琉璃瓶里,当时文字狱很厉害,家里的先人怕这本书惹来灾祸就埋藏起来。

我们隐约能看清这本书的一篇中写到:和德三十年四月初四,太极遣众由京师回朝天郡,皇帝随行。

四月初四,恒海王带着小皇帝和少数宫人返回简州的治所中江郡(恒海王将其改为朝天郡)。其实恒海王做这个决定之后,朝中很多大臣包括恒海王自己的一些文官都是反对的。北地王知道这个消息后,淡淡的说道,二叔成不了曹操。

郭平在旁边说:“昔时九州大陆曹操接天子到许县,从而奉天子以令不臣。恒海王今效仿之,如何成不了第二个曹操?”北地王看了看郭平说:“师父这是考我呢,很简单,当年曹操意气风发,救天子于饥馑,扶社稷于将倾。尊崇天子给天下人看。于是天下豪杰竞相归附,故而剑锋所指,无不克定。恒海王祸乱皇宫,杀皇帝,杀皇子,已是声名狼藉,自绝于列祖列宗。他既然做了董卓,现在想当曹操也是为时已晚”。

郭平说:“那为何不派兵追击?一旦恒海王回到简州,再想动他就很难了”。北地王说:“追是一定要追的,恐怕现在下令也未必追得上。师父记得赵天风吗?”,郭平听到这,满意得点了点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