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黄巾起义31(2 / 2)

项羽注意到爷爷的眼神后,极度不情愿的起身冲众人躬身的说道:“项羽首次出世,见在座居然有这么多高手,一时技痒,故此才出此下策,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子籍贤弟以霸王之字为名(项籍字羽),又以霸王之名为字,本身更是有着霸王盖世之勇,简直就是霸王再世。依我看秦家重瞳子给项羽兄弟提鞋也不配,得项羽兄弟相助,真是天助我太平教啊!”黄巢笑着说道,刻意讨好之意,简直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哪里哪里,黄先生过奖了!”

嘴上虽然说的谦虚,但项羽眼中的傲气却是毫不掩盖。黄巢见此不禁在心中苦笑,这人还真是狂到骨子里了呀。

这时端坐在主位的张角,打断了众人之间寒暄,问道:“羽儿,你刚刚说不用提前举事时间,这又是为何?”

“因为那封密信已经送不到洛阳了。”项羽淡笑着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咧嘴笑道:“因为那百名精骑,已经被我...杀光了!”

百人斩,而且还是骑兵,居然真的有人做到了!这tm的比霸王还厉害,众渠帅纷纷在心里赞道。

张角接过项羽手中密信,大笑着说道:“真乃天助我太平教啊,既然羽儿已夺回密信,那就没有必要提前了,只待时机一到,我太平教就敢为天下先,聚义旗,灭暴汉,还天下百姓一片青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场所有人全都目光炙热的望着张角,一起呼喊起来那振奋人心的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张角满意的看着众人点了点头,大手一挥后现场立马鸦雀无声。

“三十六方渠帅何在?”

“末将在!”

“现在我命令三十六方渠帅速回各自辖区,三月一到,反暴汉,杀昏君,诛奸佞,灭妖邪!”

“诺!反暴汉,杀昏君,诛奸佞,灭妖邪!”

……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

在这六十一度的甲子年,承平已久的大汉帝国迎来了一场“大地震”,道家第一大教太平教居然起兵造反了。

三月一日,太平教百万教徒,在教主张角的带领下,头裹黄巾,称黄巾军,一路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和“反暴汉,杀昏君,诛奸佞,灭妖邪!”的口号,公然举兵造反。

张角举事后,天下哗然,各地豪杰也纷纷举兵响应。

西凉韩遂伙同北宫伯玉挑拨羌人再次叛乱;

渔阳张纯张举响应张角号召起兵反汉;

吴郡严白虎直接领军冲击郡守府杀太守;

还有巢湖贼郑宝、江夏贼陈应、东海贼,白波贼等等。整个大汉都陷入遍地烽火当中。

一直沉浸在酒色中的汉帝刘宏,刚得知这次叛乱规模居然这么大时,整个人都吓呆了,而洛阳朝廷的一众官员都惊呆了。

叛乱年年都有,但谁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竟然是太平教,而且来的这么突然,这么凶猛。

张角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丝毫不被察觉。

其实早就有人看出来了,但奈何人微言轻,再加上十长侍之一的封谞被收买,在朝内替张角打掩护,所以这一类的声音根本就没人听。

而且众所周知,儒道两家向来是大汉最为忠实的支持者,乃是大汉的两柄利剑,剿灭百家叛乱,维护地方安定,儒道两家是功不可没。

太平教是道家第一大教,如果公然造反的话,那不是和整个道家对着干吗?

这又置道家其他流派与何地?又让朝廷如何看待道家?而且你张角已年过半百的,不安享清福,却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举兵造反,你到底图啥呀?是想当皇帝吗?

对于张角造反的动机,忠于汉室的官员们想不明白,汉帝刘宏想不明白,曹操袁绍等未来的诸侯们不明白,就连秦昊也不太明白。

不过明不明白已经不重要了,黄巾起义已经开始,大汉帝国已经岌岌可危了。

叛军一开始打着传道的幌子进入各地,结果却突然举事,内外夹击之下,各地驻守官兵不敌,众多城池沦陷。

叛军攻入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接济贫苦百姓,然后则是杀贪官诛豪强。

广大贫民见到平时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和地主豪强们纷纷陨命时,纷纷拍手叫好,高呼苍天有眼,很多人都因此加入黄巾军的行列,黄巾军的规模也如同滚雪球般迅速壮大。

3月1日,太平教于八州之地,分三十六路起兵,当天立下28城。

3月15日,豫州陈国全国沦陷,梁国半国沦陷。

3月21日,兖州济阴郡全郡沦陷。

3月29日,青州乐安郡全郡沦陷。

………………

4月13日,冀州巨鹿郡全郡沦陷。

4月19日,豫徐州东海下邳半郡沦陷。

4月26日,扬州……

5月3日,豫州除颍川郡外已全部沦陷。

5月27日,南阳郡除治所宛城外,已全部沦陷。

……

目前局势已不能用危急来形容了,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而反者,已达四五百万之众,可战之兵近百万。

黄巾贼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汉室稍有不慎可能真会有灭国之险。

亡国灭种之际,汉室再也顾不得心疼钱粮了,大将军何进奏汉帝刘宏,请速降诏令各处加紧募兵,自行备御黄巾贼,又请允各地豪强招募义军讨贼立功。刘宏允奏后,又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自引精兵、分三路讨黄巾贼。

皇甫嵩领精兵八万奔赴河北,负责剿灭在冀州拥兵近四十万的张角三兄弟;

卢植领精兵七万奔赴中原,负责剿灭兖州之地拥兵近三十万的黄巢;

朱儁领精兵八万奔赴豫州,负责剿灭拥兵二十多万的项燕。

二十五万大军尽数派出后,偌大的司隶之地几乎兵员已空,京师洛阳也只有三万守军,整个司州守军仅有5万,这对一国之都而言无疑相当危险。

大将军何进建议立马募兵十万以保卫京师,可灵帝刘宏却认为十万大军还是不保险,于是大手一挥下令募兵二十万。

洛阳短时间内再次云集了二十五万大军,不过战斗力就不知道了,反正他们的任务只是守卫京师洛阳的安定,可这时前方战场上却传来了战事不顺的消息。

皇甫嵩不愧出自于将门世家,奔赴冀州后不久就在魏郡一带设伏,一战灭黄巾军15万,打赢了和黄巾军开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战绩虽然无比辉煌,但皇甫军也伤亡了近三万人马。

一比五的战损比例,绝对的好消息,按理说应该庆祝一下,可关键是冀州黄巾军还有二十五万,而且又在从众之中招募青壮十万编入军队中,兵力已恢复到三十五万。

黄巾军没有军饷,只要有粮草就可以作战,而且预备兵员也非常充足。朝廷军可是要发军饷的,真这么消耗下去的话,原本就不富裕的国库,可就真的要空了。

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一战汉室也知道了,黄巾军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羸弱,他们的装备虽简陋,训练也不足,但抵抗意识却非常顽强,想要迅速剿灭黄巾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皇甫嵩手上只剩五万人马,虽个个精锐,但想凭此拿下三十五万悍不畏死的黄巾军,无疑是极其困难的。无奈之下,皇甫嵩被迫转入守势一边就地补充兵员,一边开始准备打防御反击战。

至五月中旬时,双方交手不下数十次,互有胜负,战局也逐渐陷入僵持阶段,河北战局在皇甫嵩的努力之下,勉强维持在了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北方战局不顺,这不禁让朝廷忧心忡忡,不过中原和南方则更加危险。

大儒出生的卢植碰到同样儒士出生的黄巢,双方之间的摩擦可谓是激烈无比,兖州东郡成了两人之间的主战场。

论领兵能力,两人不分伯仲,交手十余次都互有死伤难分高下。

黄巢虽智计百出,但奈何卢植老奸巨猾,总能识破黄巢的计策。

无奈之下,黄巢只好亲领主力大军在东郡围死卢植,然后另派大将朱温领军十万前去继续攻略兖州其余州郡。

卢植见此也是无可奈何,对付一个黄巢他都感觉心力憔悴,哪还有余力分兵救援,所以只好一边就地补充兵员,一边传令兖州各郡太守严防死守。

河北和中原战场虽说是战局不利,但也勉强挡住了黄巾军的攻势,不过豫州的朱儁可没有那么好运了。

朱儁本身也是一流统帅,但奈何他碰到的却是华夏史上最顶级的统帅,楚国军神项燕,而且兵员还处于劣势状态,自然就悲催了。第一战朱儁原本是想凭借兵精甲坚的优势,重演霸王破釜沉舟,正面突破项燕的战阵,收复豫州后再去剿灭扬州的洪秀全,哪知道却一头扎进项燕精心布下的的口袋阵。

见朱儁上当后,项燕令次子项梁领全军精锐,正面强行挡下了汉军的冲击,于是朱儁悲催了。

八万精锐差点就被项燕的二十万大军给包了饺子,要不是朱儁反应够快及时突围,结局肯定是全军覆没。不过就算成功突围而出,大军的伤亡也是极大的,突围后八万精锐已死伤过半,只剩三万人出头而且士气低落。

朱儁只能且战且退,然后一边就地募兵节节抵挡,一边向朝廷求援,等待朝廷援军。

不过有一点朱儁应该感到庆幸,那就是项羽请命前去攻打江东丹阳郡,所以不在项燕军中,如果项羽在的话,那等待朱儁的只有全军覆没,他绝对没有突围出来的可能。三路大军无一建树,南方的朱儁更是直接惨败,这让汉帝刘宏震怒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惶恐。

大汉难道要亡在朕的手上吗?朕不信!刘宏的咆哮声响彻整个朝堂,但是也依然无法扭转颓势。

皇甫嵩等三将虽并没能镇压黄巾,朱儁更是直接战败,但是刘宏却不得不用他们,因为此时朝中可战之将几乎已尽数派出,已无将可派了。

而且就算临阵换将估计也不可能比三将做的更好了,所以只能给援助了,毕竟总不能看着他们战败吧?

不过此时朝中除了五万老兵外,可就只剩下二十万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不过汉室也顾不得这些了。

洛阳新军虽没有上过战场,但也受过近两个月的训练,总比黄巾那些连训练都没有训练过的泥腿子要强些吧!

于是洛阳刚集结的二十五万大军,转眼间就又送出去十五万,皇甫嵩得三万援军,卢植得五万,朱儁得七万。

援军派出后司隶再次空虚后,于是刘宏下令再征兵十五万,不过新兵就算再多也依然难以剿灭黄巾,于是大将军何进献计调边军精锐前来镇压黄巾,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灵帝也也只能应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