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华夏的种田基因55(1 / 2)

我真傻,真的……

董允看着刘禅递过来的厚厚一本书,心中喃喃自语。

董允并非是一个痴傻的人,相反,董允很聪明。

满朝文武都在庆贺,“蜀锦”的飞速发展、东吴的粮食和铁器西运,皇帝刘禅继承了刘备遗留下来的志向。

董允一眼就看出来:

杨仪和马谡主持的蜀锦纺织,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这样的行为,是危险的、是不能够长久的!

单从这一点远见来看,董允就超过了多数人。

但正是因为这样,董允也刘禅拿出《农具百科全书》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这么厚的一本书,绝对不可能是仓促之间写出来的。

这证明,皇帝刘禅对农业的发展,对“蜀锦纺织”抢夺劳动力,都早有预料!

这绝对不可能是杨仪、马谡威逼的结果……

董允接过《农具百科大全》,小心翼翼地翻开。

董允想知道,在刘禅的书中,究竟写了什么秘诀。

这个秘诀,居然能让一个农民种地,等同于两个农民一起种地,甚至更多农民一起种地!

董允翻开《农具百科全书》,看了第一页,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这个书本,不愧是皇帝刘禅传授,书中都是插画,密密麻麻。

插画中画的并非其他,而都是各式各样的农具。每一个农具看上去都十分简单,但却又充满着机巧美感。

董允仔细看了两眼,微微皱眉。

固然,董允对农业非常重视,可其实本身并没有种过地。虽然董允能够感受美感,被插画中农具的精巧震撼。

但实际上,董允并不能够看懂这些农具的作用!

董允的任务,是要依照着《农具百科全书》,发展炎汉农业的生产。

但实际上,董允甚至连这些农具的作用都不能看懂,更不要提按照这些图画,去发展炎汉农业的生产了!

董允想到这里,脸色不由得涨红起来,感到十分窘迫。

刘禅看着董允窘迫的表情,似乎是猜到了董允心中所想,并没有出言责怪,而是笑着拉起董允:

“休昭,今日阳光正好,不如和朕一同。

“到试验田中,感受一下。

“看一看,朕改良的农具,究竟有没有效果?”

董允听着刘禅这样说,心中更是感到窘迫和愧疚。作为臣子不能为皇帝解忧也就罢了,反而需要皇帝来照拂臣子的脸面。

若是老爹还在,知道有这件事,回家估计少不了一顿揍……

刘禅拉着董允,也不等他同意或者拒绝,径直往皇宫中的一处走去。

转过了几处墙壁,眼前豁然开朗。

赫然便是好大的一块儿庄稼地!

即使是以刘禅在后世留学的经验来看,在皇宫中开田种地的,也是寥寥无几。刘禅现在还能说得上名字的皇帝,只有千年之后的朱元璋了。

刘禅都没有见过的事情,董允便更是稀奇了。

从远古的周朝,到汉朝二十五位皇帝,虽然每年春天,都举行盛大的仪式,劝勉百姓好好种地。

但春天耕种的仪式,只不过是形式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