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农具百科全书》53(2 / 2)

董允心情正放松间,却不料听到了刘禅继续说出的话语:

“朕认为,这最合适人,就是休昭你啊!

“还请休昭帮助朕,实现炎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董允听着刘禅所说,吓了一大跳,连忙向刘禅行礼,表示实践能力的浅薄,不敢接受这样重大的责任。

刘禅没有给董允拒绝的机会,只是解释了一句,重大的事情还是要听从相父诸葛亮的安排,便将惶恐不安的董允安抚了下来。

刘禅在将炎汉农业这个重任,交给了董允之后,脸上也是轻松了许多。

刘禅招呼黄皓沏茶,和董允相对而坐,语气和缓像是在闲聊一般:

“休昭,你可知道,我任命你主管农业,你要做到的事情是什么吗?”

董允听着刘禅所说,略微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

“臣只知道要提高炎汉农业的生产,但具体的事情,还并不了解。”

刘禅点了点头,随手沾着茶水,在桌子上画了几个框框:

“这就是炎汉的土地。”

刘禅又抓过了一把豆子,放在刚刚画过的框框之中:

“这就是炎汉的农民。”

刘禅简单地示意之后,突然抓走了几粒豆子,向董允提问道:

“如果土地的总量不变,农民的数量却变少了。

“如果要保证产出的粮食不变少,甚至要增多,需要怎么做?”

董允看着刘禅的示意,挠了挠头。他听着刘禅的提问,虽然每一个字都清楚明白,但却总有些抓不到头脑的感受。

刘禅看着董允疑惑不解的表情,也没有着急,慢慢地等待董允的思考。

其实在当今这种时期,经过了多年战乱的涂炭。益州人口数量少,且土地范围大。平均下来,每亩土地需要供养的人口,反而相对较少。

发展生产,相对来说并不复杂。相比王朝末期来说,甚至可以说简单太多。

刘禅等着董允思考了一会儿,也没有再问,只是轻轻地笑道:

“其实,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回答。如果两个人生产劳动的事情,一个人就能够做完,那么即使种地的农民少了一半,也不会影响到最后生产粮食的数量,对吧?”

董允听着刘禅公布的答案,脸上冒出了一道黑线。这个答案,可以说是令人无奈到了极点。假如一个人能做两个人的工作,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做三个人的工作,总体的产量不仅不减少,甚至还能够有所提升呢?

可是,这样真的可能吗?

刘禅看着董允脸上不可置信的神色,笑了笑,给董允打气道:

“休昭,之前我若是和你说,能够将蜀锦织造的效率、或者是缫丝的效率提升一倍,你是不是也会认为我是一个吹牛者?

“可是,蜀锦织造场和水力缫丝厂的效率提升,对远远超过过去的一倍!”

刘禅一边儿说,一边儿从身后的书柜里面,掏出来了一个有些厚重的册子。

刘禅一边儿将这个册子递给董允,一边儿嘱托道:

“这个册子中的物品,都是我可从各处收集来的,里面的内容,很多事情都值得去了解一下。”

董允接过刘禅递过来的册子,看到册子上面写了六个大字《农具百科全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