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水力缫丝厂和东联孙权26(1 / 2)

蚕丝已然不足?

刘禅听着杨仪所说,眉头也是轻轻的皱起。

所谓蜀锦的织造,便是由蚕丝到锦布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蚕丝,有怎么能够进行蜀锦的织造?

杨仪连忙进一步解释道:

“陛下,我们依照着和蜀中豪族们的约定。

“将一部分小花楼木织机提供给他们,现在蜀中织锦的工场,已经超过了十家。

“大大小小的织锦机加起来,也已经有五百张。

“现在一天织造的蜀锦,就要超过过去一旬织造的总量。而每日对蚕丝的需求,也需要过去一旬需求的数量。

“现在,蜀中对丝线的需求已经非常大了。

“虽然我们已经安排,扩大蚕桑的养殖规模。

“但是相比过去,丝线的生产效率仍然没有变化,只能使用之前留下的丝线,进行纺织。

“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下去的话,可能再过几个月。

“蜀中织布,就要去其他地方购买丝线了。”

刘禅听着杨仪的详细介绍,点了点头。

从养蚕、缫丝到织锦,是一条标准的产业链。

一条产业链,下游产业的产能当然要受到上游产业产能的制约。

刘禅听完杨仪所说,没有着急。蜀锦纺织效率的提高,导致蚕丝数量的不足,刘禅早就已经有所预料。

这些时间,在空闲的时候,刘禅也是已经在纸上完成了“水力缫丝厂”建设的大致规划。

刘禅笑了笑:

“能够提前发现蚕丝的短缺,便是好事情。”

杨仪听到刘禅夸奖他及时发现蚕丝的短缺,而非因此责怪他,暗中松了一口气。

刘禅夸奖完杨仪的表现,转头看向一旁的马谡:

“幼常,近日纺织工场和小花楼木织机的制作,还需要你每日亲临吗?”

马谡听着刘禅问询,连忙起身回答:

“自上次经筵之后,臣按照陛下所说,逐渐将纺织工场和小花楼木织机的制作,交给手下负责。”

“好。”刘禅点了点头,“一会儿你留下来,朕传授给你一份‘水力缫丝厂’建设的方案,你务必要认真研读。”

缫丝厂?

这三个字,从刘禅口中说出之后。诸葛亮、马谡和杨仪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缫丝,顾名思义,便是制作蚕丝的工艺。

“工场”和“工厂”音节相似,三人大致明白,可前面加的“水力”又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马谡和杨仪三人虽然都没有具体地理解刘禅所说的“水力缫丝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但都不难猜测,所谓的“水力缫丝厂”,正是应对方才杨仪所说,蜀中蚕丝短缺问题的方法,而且应该和之前的锦江织造工场类似。

想到锦江织造工场恐怖的生产能力,诸葛亮、马谡和杨仪三人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前脚杨仪刚刚说出蜀中的蚕丝短缺,后脚皇帝刘禅便立刻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这大概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皇帝陛下早就已经想到的了!

丞相诸葛亮曾经听刘禅坦白,知道刘禅曾经从未来留学之事,心中大概明白,这也许是从未来学到的一些技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