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丞相的信(1 / 2)

马谡听了杨仪的询问,感受到了杨仪心中的震撼,心里面很是感同身受。

在几天前,马谡也和杨仪一样,向刘禅询问了同样的问题:

“现在的小花楼木织机,已经足够先进了,为什么还要研制更加先进的机型呢?”

马谡也还记得刘禅的回答:

“或许你不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

“每一个人都能够穿上衣服,免受冬天的寒风之苦。

“我们今天发明小花楼木织机,是为了赚钱,为了兴复汉室筹措资金。

“但要永远记得,作为炎汉的一员,为了人民才是我们永远的目的。”

马谡此刻面对着杨仪的询问,重复了一遍刘禅的回答。

杨仪也是被刘禅宏大的愿景,吓了一跳。

难道,未来真的有一天,能够实现,每一个人,不论贫贱,不论身份,都能够有一身暖和的衣服,免受寒冷之苦吗?

一旁的丞相诸葛亮听到马谡转述刘禅的话语,不由得联想到了二十余年前。

先帝败军新野,带领着百姓一起逃跑。敌军追得很急,带着百姓的军队,行进速度很慢。也有部下劝谏先帝,抛弃百姓,独自逃亡。

但先帝并没有抛弃百姓,独自逃亡,而是依然带领着百姓,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

那时候,先帝的所做作为表现出来的情怀,和现在后主刘禅的宏大愿景,是多么的相似啊!

刘禅看着相父诸葛亮、马谡和杨仪震惊的表情,轻声咳嗽了一下,拉回了正题:

“相父,幼长,威公。

“我们用现在工场里面的机器和产能,作为拉拢益州豪族的奖励。

“请问是否可以配套使用严厉的政策,在不让豪族造反的情况下,团结一致,为了今后的北伐做准备呢?”

诸葛亮、杨仪和马谡听到了刘禅的提醒,才恍然想起,刘禅搞出来这个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最初是为了什么。

“自然可以。”杨仪听到刘禅所问,脱口而出,“只不过……”

刘禅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杨仪:

“威公但说无妨。”

杨仪听到刘禅的鼓励,继续说道:

“只不过依照臣的见识,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太过重要。

“若是全部都分给这些益州的豪族,恐怕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杨仪说完这些话,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丞相诸葛亮。

杨仪说的话语,比较隐晦,但在场的人,基本都听懂了他要表达的意思。

升米恩,斗米仇。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这两个创造,太过于关键。

如果让这些益州豪族参与,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的技术,很难不会被他们窃取。

如果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的技术被益州豪族窃取。在蜀中另立门户,和朝廷竞争,都是比较好的后果。

若是北上投奔曹魏,或者东下投奔江东,都是会让炎汉非常被动。

诸葛亮点了点头,肯定了杨仪所说:“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斟酌而行。”

刘禅听着杨仪和相父诸葛亮的劝说,笑了笑:

“朕当然知道此事重大。

“先前朕曾和相父言说,这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有国库四成的股份。

“其中的利益,如何与豪族分配,还请丞相和威公多多费心。

“幼长,你也多和相父学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