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朕确有一策!(1 / 2)

丞相府,书房。

丞相诸葛亮和参军杨仪相对而坐。

杨仪拱手祝贺:“丞相所做《正议》,振聋发聩,益州朝野上下看到之后,都非常振奋啊!

“前线将士们听到您所写作的《正议》,士气振奋,多次抵挡了敌人的进攻。

“北方跟从曹贼反叛的臣子们,听到您的《正议》,一个个都面露羞愧之色。”

诸葛亮听到杨仪所说,心中暗暗欣喜。

诸葛亮曾委派杨仪近些天盯着一下各个方面的反应,听到杨仪汇报中话语的意思,便知道,《正议》一书,算是起了作用。

诸葛亮拱了拱手:“辛苦威公了。”

“受先帝恩重,杨仪誓不敢忘。”

诸葛亮笑着问道:“下一步,以威公之见,该如何是好?”

杨仪听到诸葛亮主动问策,忙站起身,恭谨答道:

“以杨仪之见,抵抗曹魏,需要先将益州境内的豪强大族安定。”

“安定豪族”这个方向一定没有问题,问题是怎样才能够将这些豪族安定,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今日杨仪既然主动提及,便是大致有了安定豪族的策略。

诸葛亮点了点头,示意杨仪继续说下去。

“杨仪听闻,蜀中有一人名叫杜微,曾经是任安的学生,而任安又是杨厚学生。

“杜微此人,在蜀中豪族间名望非常大,如果能够征召此人入朝为官,那么益州的其他豪族,也会听从您的命令。”

杨仪面对诸葛亮侃侃而谈,介绍起了这名蜀中贤人——杜微。

汉末三国,一方面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一个勇士拿着刀枪,就可以建立流传千古的美名;

但另一方面,也是世家大族,交相错应的时代。他们以师承、儒经的脉络为纽带,钩织起了在三国乱世之下的波涛汹涌。

诸葛亮当然听闻过杜微这人的名字,杨仪说的没有错误,如果能够将杜微这个人,征召到朝廷或者丞相府为官,那么蜀中就会有很多的豪族,听从朝廷的命令。

只不过——

诸葛亮看着杨仪,叹了一口气:

“当年先帝依靠精兵强将入主益州的时候。曾经征召过益州的贤人异士,其中便有杜微。

“但是杜微对于做官出仕根本不感兴趣,面对先帝的一再邀请,杜微始终谎称自己耳聋眼花,已无法胜任任何职务。

“如今先帝崩于白帝城,想要将杜微征召到朝廷之中,便更加艰难了啊!”

杨仪听着诸葛亮的叙述,面色有些尴尬,原来丞相早就已经考虑过,征召杜微一应的事宜,只不过确实是有着现实的难度,才没有成功。

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可是如今,似乎也没有了其他的方法,可能只有强行征召杜微入朝为官,才能够让蜀中的豪族们稍稍安定了。”

杨仪看着诸葛亮的神情,由犹豫变成了果决,心中叹了一口气。

丞相口中的强行征召,虽然可能有利于朝廷的威严,但对于他个人的名声,却是一种损耗。

丞相这是在用自己的名声,来换取炎汉朝廷的威严啊!

杨仪心中感慨万千。

“报丞相,陛下到!”

陛下来了?

诸葛亮和杨仪,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一惊。刘禅此时应该在宫中,怎么会出现在了丞相府?

诸葛亮连忙带着杨仪,一起到丞相府门口迎接,还没走到门口,正撞上刘禅带着马谡走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