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父是奸臣?(1 / 2)

“如果相父诸葛亮经历过秋风五丈原,回到父皇刚刚托孤的时候。

“看到面前这一封,称诸葛亮为奸贼,请求朕将诸葛奸贼诛杀的奏疏。

“他还会一如既往,坚定地进行北伐大业吗?”

(季)汉建兴元年,六月。

成都,皇宫,御书房。

奏章上,“诸葛奸贼”四个字,映入刘禅眼中。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神机妙算诸葛亮。

在历史上,是忠诚和能力的代名词。若单说“丞相”,指的便是诸葛亮。

可是,后汉三国时期,蜀中朝堂的其他臣子,却似乎并不是这样认为。

刘禅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制住出离愤怒的情绪。

居然有人敢在朕的面前,说相父的坏话,说相父是奸贼!

若朕的听信了你的话语,不就成了“赵构”之流吗?

“陛下,益州从事李邈求见。”

小太监黄皓快步走到刘禅身边,低声禀报。

李邈?

刘禅看着一眼桌案上的奏书,署名正是李邈。奏书之中洋洋洒洒,总结一下,说了两件事:

诸葛亮是权臣,不能信;

北伐无益军国,不能干。

刘禅看了,心中好笑。即使历史上的刘禅,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君主,平素还有着喜欢斗蛐蛐,不喜欢管理政务的名声,十足是一个平庸的君主。

可也不是一个傻子啊!

相父诸葛亮忠汉爱国,殚精竭虑为了大汉的江山着想,他为什么要阻拦?

更别提,现在是在未来留学归来的刘禅了!

黄皓看着刘禅神色不喜,明白主上并不喜欢李邈所说:“奴婢这就把李邈赶走。”

倒是能察言观色。刘禅看了一眼黄皓,正要点头,脑中却突然转了一个念头:李邈所言,怕不是川蜀之中,很多人的心声吧!

不行,作为炎汉君主,又是未来留学归来之人。

高低得帮相父撑一把,以理服人,将李邈说服才行,而且还要请相父来做个见证。

见证咱在未来留学十几年,不一样了!

“大黄,让李邈进来。

“然后立刻去往丞相府邸,推四轮车儿请相父速速来到此地,不得有误!”

黄皓听得主上所言,心中虽是疑惑,然仍然干脆地答应下来:“奴婢这就去办。”

刘禅看着黄皓远去的背影,双眼闭合,长吸了一口气:

我刘禅,上一世在历史之中被塑造成为了千古昏君,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谈。

可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现在的朕,对未来的科技人文了然于胸,更是熟知各个版本的《三国》,对后汉局势,了如指掌。

我刘禅,定能位同高祖刘邦、刘秀,季兴炎汉,青史留名……

二周目刘禅,请战!

“陛下,益州危矣!”

晦气,咱正从这儿给自己加油鼓劲呢,怎么进来了个这么晦气的玩意。

刘禅听得耳边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大吼,眉头紧皱,睁开双眼。原来正是益州从事,上书怒骂诸葛亮之人:

李邈!

李邈偷瞄了一眼刘禅愤怒的表情,感觉上一句话还不够分量,继续加码:

“陛下,益州马上就要面临灭亡的风险了啊!”

刘禅看了李邈一眼,心中不屑。

这套震惊体,从战国就开始被谋士们玩弄了。一见面看到君主,别的不说,先说一句国家马上要灭亡了。

如果是心系国家的君主听了,哪里有不着急的道理。君王一着急,谋士便能忽悠君主,执行他的谋划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