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人间一年将尽夜,仙山万里未归人(1 / 2)

看着二人并肩而行、大步向前,素山道人道心微动

说起来二子进山三载春秋,垂髫孺子悄然长成了六尺男儿

又是人间一年将尽夜,仙山万里未归人

心中决定待到考校结束,带方脑壳任耕实回家过年

自己和岑六郎也跟着方脑壳回到这人间恋眷最浓处,再去看一看

..................

热毛巾一下盖到岑六郎脸上,烫去连日赶路的乏意

他们师徒三人穿山过林,经城渡河,六日西去三千里,来到了豫郡第一关--函谷关

饶是他与方脑壳炼体小成,《观云自在经》也即将突破第一境界,但在这寒冬腊月的风雪中赶路也是疲乏急了

更何况这赶路的方式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这三千里西行,二子是‘跳着’过来了

当日

考校结束时,他二人已经连续前行数百步,来到神位前列的蒲团旁边

虬髯道人看着葫芦道人砸吧砸吧嘴,葫芦道人心领神会

二子又前行一步,葫芦道人道袍一挥

这一步便从煌煌神殿迈进了土匪窝

二人被灌到伶仃大醉,岑六郎也不记得自己喝醉后胡言乱语了些什么

只记得睡醒时一只手在葫芦道人的大葫芦嘴里塞着,而自己的虎头帽在铁锅里咕嘟冒泡

师尊只是让他们简单盥洗

便在翠云峰的一座小山头上观灵虚风雪,等着他们

待二人吭哧吭哧地爬上峰顶,素山道人从身后拿出两对笔直略有弧度的松木板子

也不说去哪

让他们二人将松板在脚上绑好,拂尘一挥,二子连摔带爬的滑下山去

就这样一路滑,滑到山脚,素山道人便提溜着二子脖领拎到下一座山峰,再扔下去

这一滑,西去三千里

西去三千里,有大小名山七十二,山有峰峦无数

师徒三人日夜不停,只在力竭时躺在雪地中不愿起身,素山道人也不戳破二子无赖作派,由着他们歇息片刻

二子也从一开始的踉踉跄跄前摇后摆,逐渐掌握了技巧,一路上如切如磋,相互竞逐

两人也不是四肢不协之辈,这一路走来,技巧精进非常,俨然有了一副大家风范

西行六日三千里,终于一座巍巍雄关卡在眼前

关名函谷

函谷关据原临涧,接山塞河,地处“两京古道”,城内屋舍俨然,穿城大道商街林立,关城之后繁华连绵百丈,城墙外没了束缚,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南来北往的百姓络绎不绝,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脂粉香、肉面香扑面入鼻

此时已是腊月二十八了,函谷关城内家家户户在发面蒸肉,敬神祭祀,

师徒三人居高而望,人间灶烟袅袅,百姓香火缈缈,烟火香气缭绕关城上空,日光照射下泛着红紫色的繁华盛气

他们仨,绕城不入,躺在城外一间巷面铺子的内院厢房里

铺子门口竖九尺长杆,上挂三角旗幡,旗幡随行人来往飘动

上书行楷六字

‘泰顺发净身行’

师徒三人躺在一个大大的热水木桶中,脸覆热布烫巾,

浑身舒泰,懒散的说不出话

五行八作,修容净发自然也是一门行当,冬日薪柴涨价,寻常百姓家更舍不得烧热水专门用来洗澡

而且来到这,岑六郎才知,原来古人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绝不是邋里邋遢,不修容净发

相反,因为蓄发簪冠,如不及时清洁,容易滋生异味,如果辫发且一年一解发梳洗,容易头秃

所以对须发净容的要求更高,更有洁癖者,解发熏香

无论男子还是女子,若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黑长直发,都要被人称赞一句‘云髻峨峨’或是一声‘伟男子也’

于是催生了许许多多像‘泰顺发’这种以修容净发还带洗澡业务的铺子

洗过澡

素山道人拿出两身素净里衣、厚实柔软中衣,又递来两身道袍

道袍宽袍大袖,通身素青,后绣阴阳八卦,细看衣襟袖领之间红丝金线内敛

二子穿好道袍,玉带束腰,腰携金穗桃木道剑

岑六郎身长六尺七寸,材形颀长,剑眉星目

素青道袍映衬之下,笑唇桃红而肤质温润,如出云之岫玉,如玉树之临风

阔耳挺鼻,浓眉黑发

岑六郎手指修长,捏握一根木色簪子,挽起顺直长发作太极道髻

实在是姿仪绝美,风姿特秀,好一个脱俗少年郎!

好一副人间好皮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