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三国战争82(1 / 1)

随着我们的军火贸易的兴旺发达,我们的武器工坊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且我们采用了流水作业。对于大刀的生产是直接将钢水浇筑到刀模中,冷却后成为了大刀,随后大刀通过安装刀把、大刀的锻打塑形、开刃等步骤才算完成一把大刀的生产。这种大刀可以做到月生产2万把,长枪的生产更加简单,将钢水倒入枪头的模具,枪头冷却后,对枪头进行锻打塑形,然后安装枪杆,在枪头底部有两个小孔,用来枪杆安装好后用钉子固定枪头。枪头在塑形的时候进行锻打中要开具血槽,并且将枪头打造的锥形面逐渐缩小。这种长枪可以达到月生产5万把都水平。现在大刀的价格是2枚金币,长枪的价格是1.5金币。长弓也是1.5金币,但赠送10支箭矢。盔甲1幅50金币-100金币等,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有的国家会要求胸甲正面要有图腾图案,这种盔甲要价就高,需要100金币,普通盔甲就仅需50金币。普通盔甲已经被壮丁普遍使用。还有一种被其他国家称为唐甲的盔甲实际上就是防弹衣。采用特种材料制作的防弹衣,每件1000金币。这种防弹衣是限量供应的,仅销售了100件,随后就不再对外出售了。就说是材料没有了,材料宣称是选用的冰蚕丝制作的。

我们控制的郡城唐郡,已经做了重新的城市规划,现在已经没有了脏乱差的现象。并按顺序对老旧房屋进行了重建改造。周边的村镇也已经完成了建设,新的村镇布局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是镇子口的名字的不同。

各村镇间有邮政车,马车,牛车等车辆行走,在村镇建设完毕后,就开始了村村通的道路建设工作,是将材料提供给相邻的村庄,由他们自己按照规划图进行施工。对于道路的宽窄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双向4车道的规模建设的。这种建设资金是郡城承担80%,相邻的村镇各自承担10%,村镇里的安排大家一起劳作,并按照核定的工作量给予工资。郡城对完成的道路进行检查,看施工的进度是否达标,施工的质量是否达标等,不合格的部分被要求重建,重建的时候郡城将不再提供支持。谁家重建谁家自己出资,道路在建成3年内出现的问题,谁家建的谁家负责修缮。3年后的修缮费用由郡城承担50%,5年后的修缮费用由郡城承担80%。因为所有的路面都是水泥路面,在建设时被要求留有一定的间隙,防止热涨冷宿。

现在国家间开始出现军备竞赛,这也给我们的军火贸易增加了不少的订单。我们将在军火贸易的收益用来购买粮食储存起来。现在各村镇已经被要求设立备用仓库,每年粮食收获后,除了税赋,多余的粮食被村镇收购作为村镇的储备粮,现在各村镇的粮食除了缴纳税赋后,不允许将粮食卖给别人,多余的粮食都由村镇收购,储存在村镇的粮仓中。粮价在收获的季节是一升10个铜币,卖出是12个铜币,在淡季卖出是15个铜币。但是储备粮是不允许卖的,储备粮之外的收获期收取都粮食是可以卖的。储备粮要求每2年更新一次,实际上是每年收的新粮放到仓库里,卖的是去年收的粮食。

现在东煌国出现了旱灾,他们国家的低层官吏比较腐败,在大灾之年没有寻求救济民众,而是照常征税,这就激起了民变,造成多地出现了义军。他们在消灭地方豪门后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很快在不断的征战中农民军不断的壮大,后来我们居然收到了他们的军火订单,当然收钱后将订单顺利完成,他们在指定的地点将军火运走,将剩余都款项付清。我们是不管是谁的,只要给钱,就卖军火,当然你在我的地盘里抢劫的话,你就会被干掉。由于战乱都发生,各村镇对于粮食储备有了新的规定,要求储备粮增加50%,也就是在收获粮食后赋税部分以外,除了自己不愿意卖的粮食外,都要卖给村镇作为储备粮,当然价格跟以前是一样的。考虑到战争来临后可能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我们唐郡。所以在唐郡与周边接壤的地方派驻了防卫军来驻守。对于外来的流民识别后才给予放行,他们会被分散后安排到不同的村镇,当然为了应对流民的问题,已经新建立了5座村镇,这五个村镇靠近大山,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所以大量的荒地没有开垦。在流民进入到唐郡后被疏散到新建的村镇里,这里已经有建好的房子。前期是由郡城排来村长来管理这里,也派了郡兵过来协助排粥,在安顿流民入住后开始登记造册,让流民成为了这些新建村镇的村民。然后会组织他们去开垦荒地。当然工具等都是免费发放的。现在是派了拖拉机过来翻地,然后在组织村民平整土地,按照人头将土地分给他们,在低头会有一个石柱子,将田亩的所有人,大小等信息都给刻在柱子上。这些流民的第一年的收成是免税的,从第二年开始按照规定缴纳税赋。每个村镇的人口都设有一定的上限,防止人员过多造成村镇的供养能力不足。现在所有的村长,村里的防卫长,都属于基层官员。这些人员也是有考核指标的,连续几年无法完成考核指标的将会予以罢免。每届村长和防卫长都是任期3年。考核合格后被调任,不合格免职。现在每10个村镇设置一个县,现在的县还是一个空的架构,在3年考核后才会建立,但建县的通知都发给了各个村镇了,他们都知道自己做的好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在东煌国出现动乱的时候,他的邻国西米国也看到了机会,派遣大军逼近边境。西米国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们信仰自己的圣灵,有大量的巫师存在。在战争的初期由于内忧外患,东煌国连续丢失20座城市,十分之一都领土被西米国占领。东煌国开始向他的邻国东黎国请求支援,东黎国也不希望邻国被西米国吞并,所以除了提供军事援助外,还派遣了2个军团进入东煌国,在想好应对策略后,让东煌国假装溃败,将西米国旅团引入埋伏,在经过1天的苦战后,西米国入侵的4大军团被全歼了一个。两国联军顺势收回了10座丢失的城市,随后东黎国的将军在战场上用火牛阵打败了西米国的军队。虽然巫师利用巫法给予了东黎国士兵很大的伤害,但东黎国的神武者也击毙了大量的巫师和巫士。随后两国联军收复了失地,并攻入了西米国,在占领了西米国3座城市后,三个国家进入和谈。西米国的三座城市归东煌国所有,东煌国补偿给东黎国一座边境城市几附近的领土。西米国赔偿金币500万枚,分3年偿付。这些金币的80%属于东黎国的出军补偿,20%属于东煌国的补偿。自此三国进入修养期间。东煌国的农民起义也被联军扑灭,史称第一次三国战争。

在农民起义中,大量的基层官僚的死亡和小地主的死亡。让东煌国的土地兼并出现了一定的缓解。在战争后东煌国出现了一次大的政治动乱,国王失去了权利,国家成为君主立宪制。贵族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国家向者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转变。唐郡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出现村镇,县,郡城三级管理体系。每个村镇都有2个议员的指标,每个县有24个议员的指标,现在唐郡下属的县有5个,加上郡城50个议员的指标,唐城有200个议员的指标,在唐城历10年,在唐城开了第一次唐城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明确了唐城的建设方针,让唐城所管辖的人民生活进入富裕时代,人均收入达到10个金币。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服务业。随后也建立了县议会,郡议会来完善基层的组织架构。议员都是规定了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建立了监察机构和法院。现在法院实行3级管理,有县法院,郡中级法院,唐城高级法院。监察机构又名锦衣卫,他们负责唐城所管辖区域的监察,他们向唐城负责。还建立了治安管理部门,被称为衙门,衙门的工作人员被称为衙役,管理地方的交通,治安等方面。锦衣卫每次出去办事最少2名人员,彼此监督,防止腐败。他们的工资是由唐城支付的,每月50-100金币不等。锦衣卫成员最少要是高等剑客,锦衣卫有人员100人,分为内事组和外事组,内事组处理县郡唐城的事务,外事组处理内事组不管的外部事务。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长,组长是剑圣级别的高手。衙门,法院等机构的支出都由唐城负责,是收取的赋税的支出的一部分。现在唐城的收入主要是赋税、所管理的矿场、工厂等,支出是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用、地方建设费用、军队的支出等,基地的支出也是总支出的一部分。这些收支都由基地的财务人员进行统计和管理。现在已经成立了唐城钱庄,实际上就是央行和商行的综合体。现在已经用预算来管理各项收支,所有的公务支出是由钱庄代收复。唐城已经成为东黎国最富裕的地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