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论武81(1 / 2)

刘舆话音刚落,郭象便尖着声音道,“若论武,何必出洛?”

“太傅手有精骑十万,号令朝堂,谁敢不从?”

“说来说去,汝刘庆孙还是蛊惑太傅出洛,真不知汝怀揣何等目的?”

刘舆呵呵一笑,看了他一眼,轻蔑道,“论武朝堂,郭主簿好大的威风!”

“汝要杀谁?”

“高尚书令?还是左右仆射?或者中书令?”

“亦或者缪氏兄弟?震慑一番陛下?”

“咳咳!”眼见刘舆说话越来越露骨,一旁潘滔轻咳一声,打断他的话。

郭象也被刘舆的话噎住了。

借郭象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劝太傅杀这些人啊!

若是动了他们,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他郭象也会活不了多久。

但若不动这些人,又叫什么论武朝堂,又有何作用?

刘舆用眼尾扫了偃旗息鼓的郭象一眼,朝向司马越继续道,“今徐州危急,方前王司马所言,援助徐州,臣表赞同。徐州乃大王根本,不可轻弃。”

“昔日,惠帝东征邺城成都王,不胜,大王以退为进,回封国,复又起势。”

“今日远胜往日,何不再施此以退为进?待他日,止乱徐州青州,携大胜之威,复回朝堂,手握精兵数十万,何人敢不从?”

“那时,可依郭主簿之言。朝臣不令,皆可杀之!”

“魏武、宣皇帝之道也!”

他观察着司马越的神色,见其没有因这一番话,作色大怒,心中更有了些底气。

于是,趁热打铁道,“青州之乱未平,冀州、邺城又陷入兵锋。此皆大王之地也!”

“正此时,大王枯坐朝堂,实非明智之举。”

“京都虽好,然亦如牢笼。大王困于京都,任有锋利爪牙,难以施展。陛下与朝臣,见此危局,恐更逼迫大王。”

“不若移镇出洛,盘活棋局。四处皆可落子!”

“再者,大王出洛,朝中便余陛下与诸臣。二者乃一心乎?”

“非也。鹬蚌相争之势。”

“大王何不选做渔翁,得其利?”

刘舆一番侃侃而谈,令司马越陷入沉思。

朝堂如今的局势,确实令他窒息。有时,他真想如郭象所言,论武朝堂,然一想到之前诸王的结局,他硬生生忍下来。

荀氏、华氏这等大族一直未表态支持他。陛下这数月,又拉拢掌握了二卫。情况愈加对自己不利。

屋漏偏逢连夜雨。青州、徐州、邺城,又相继民乱,更加重自己形势的破败。

移镇出洛,哪怕回返封国,不失是一个办法!正如刘舆所言,以退为进。

刘舆静静等着司马越的决断。他心中还有一番话没有说出。

“若事有不协,立足徐州、兖州,以江南为退路,亦可保一方霸主不失!”

然而这个话,他不好随意说出。太傅不会对洛阳轻言放弃。再者,与他自己的谋划,也有不符。

郭象见司马越竟对刘舆的话,有了考虑,心中不禁大急。

一旦出洛,将以军政为主。他们这些处理政务的文士,势必地位下滑,不如刘舆等人。到那时,以刘舆的狠辣和睚眦必报,自己恐怕很受针对。

若刘舆再不择手段,不问而杀,以太傅对其的倚重,自己可就无了!

想到这里,郭象顿时彷徨。他很想说些什么,但该说的基本都说了。太傅的决定,不是他可以改变的。

其实在郭象心中,他也有些认同刘舆的话。如今之势,太傅待在朝堂,真就如困兽,尖牙利爪无处施展。

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拉拢盟友入伙吧。

郭象想到。

良久,司马越未有决断之言。他宣告再议。便屏退众人,只留下刘舆和潘滔二人。

“庆孙,阳仲,若真出洛,君二人以为何地适合?”

司马越开门见山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