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窟成57(1 / 2)

司马越思虑一会儿,又问道,“若高密王移镇,青州要地,也将无人,不知夷甫可有合适人选?”

王衍闻言一愣。没想到这么直接,肉喂到嘴边。

随即就恢复过来,略一思索,便道,“青州有民乱,使君之位需慎重!”

他沉吟了一会儿,决定道出主意。

“方今天下危乱,贼兵四起,地方也多有不奉诏之事。依我之见,太傅当选用信重之人,将州郡空悬之位填满。”

“那等有异心、不从太傅号令的,也要想方设法,将其等换掉或除掉。”

“太傅信重之人到任后,可任其自负钱粮,自招兵马,以击贼众和不臣。”

“如此,太傅爪牙遍布天下,假以时日,根深蒂固!”

司马越闻言,眼睛亮起。

他早就有此想法!

不料,竟被王衍言中。

但此法,也有很大弊端。信重之人不多,怎么填满空悬?

特别是那些大州、大郡,还需要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行。

而且,还要防止他们做大,生异心,导致尾大不掉。

想着,司马越看向王衍,道,“方今各州各郡皆需人才,夷甫可有信重之人荐之?”

王衍当即笑道,“若太傅不嫌弃,我倒也不讳言。”

“举贤不避亲。我族中子弟,多风采俊逸。如吾弟王澄,族弟王敦,素有盛名,又皆是文武兼资。”

“太傅若不嫌弃,青眼相加,可用之!”

司马越立马喜道,“大善!夷甫此二弟,人皆言大才,孤早有闻之。”

王衍肯为子弟出言,司马越自然大喜。他早就眼瞅着琅琊王氏的招牌。之前有一个王导,还自辞跑了。

他府内很多人都是从王衍的名士圈征辟的。但王衍一直没有松口,为他推荐族中子弟。

今日,终于等到松口!

这也意味着,王衍主动在向他靠拢。

王衍笑道,“吾二弟慕太傅威仪良久,苦出无门。我常听二人感慨,不能亲近太傅。今日太傅问询,才斗胆为太傅推荐。”

“夷甫以为,君二弟当置于何处,较为妥善?”

王衍沉吟思考了会儿,“高密王若移镇,青州空缺。可使一人,往青州。敦之才,武略高过文采,可攻乱,镇青州可也。”

“荆州乃要地之冲。曩日有刘公镇守,州内宵小无踪。澄之才,文胜于武,可治民,牧荆州可也。”

司马越闻言,思虑片刻,点头道,“大善!”

“夷甫且放心,孤当即刻上表,言奏此事!”

王衍拜谢。

……

“王夷甫,真乃老狐狸也!”

等司马越说完跟王衍议事的情况,潘滔心里感叹。

感叹完,他还是出言,“王夷甫为其二弟谋求官职,大王以此收琅琊王氏之心,也算是一桩好买卖。”

“只是滔以为,那王澄放达之辈,放置荆州要地,怕是难过了一州百姓。”

“而王敦此人,大王则不得不防。其出镇青州,我以为不可。”

“滔颇善相术,与王敦在愍怀太子东宫时,便有相识。此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王敦为人,雄爽俊朗,行事果敢大胆,确实有异人之风。然,过于寡恩薄情,对己也能下狠心。”

“石崇金谷园时,因其不饮酒,而石崇迁怒杀婢。连杀数人,王敦无动于衷。”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言人须有怜悯之心。王敦于此见无!”

“王敦又素爱蓄美妾、豪饮酒。有客劝其节制,王敦笑曰简单。遂大开其门,驱尽美妾,砸破酒窖。至此,未闻再有犯者。”

“食色饮酒,人之常情。滔亦是其中常客,深知戒者多难。”

“时人有传,王夷甫之弟王澄常侮之,王敦却能隐忍不发,今又有王夷甫为之谋官。”

“种种观之,此人,隐忍至甚,一旦起势,将不可抑制。赖以大州相托,假以时日,待其做大,恐尾大不掉,有克上之祸。”

“肺腑之言,大王不可不察!”

司马越闻言,哈哈大笑,“阳仲之言,良苦用心,孤焉能不知!”

“然,王衍向我等投怀,我若拒之,怕琅琊王氏将不为我用。那些高门大族,也在坐看,不付出些利益,安能引诱他们投靠?”

“以此二职,换取琅琊王氏之心,可谓大赚。亦能将之竖为典范,投我者,享用高官厚禄!”

“方今天下,豪门大族不可不笼络,世家名士不可不收心!”

“今授王澄、王敦大吏之职,实也为千金买马骨。当以此买马骨之名,邀天下豪门入我彀中!”

潘滔闻言,没有再劝。

司马越笑盈盈,满面红光。今得王衍表态,很值得欣喜。特别是,连遭受两次事件影响之后。

他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口。

王敦去的是青州,若想做大,先解决民乱再说。而后还要在苟晞和丁绍的夹击下。若真有异志,到那时候,用来杀鸡儆猴,警告高门大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