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江南51(1 / 2)

司马越回到府中,立马召集来心腹。将司马炽所言,一一告知。

刘舆立马道,“太傅不可!关中乃河间王久据,西州之人又杂乱,高密王贸然移镇,定然多不会服从。”

“太傅根基在东,何必太过着急插手关中之事?今河间王已死,西州杂乱无章,便让其继续杂乱。无人镇守,或镇守不足,定然发有乱事。”

“任其相攻伐,只待彼等势弱,再携东州之兵,一举弹压,那时,何愁西州各族不服膺于太傅之下!”

“当今之计,太傅应继续巩固根本。扩大在东州各处的势力。江南陈敏,青州民乱等等。”

刘舆一股脑将建议道出。

郭象待他说完,立即开口反驳道,“太傅,此乃天赐良机!昔日,太傅与河间王对峙,欲分陕而治,为迫不得已之计。”

“今良机现,何不就此顺势吞并关中!若以刘长史言,还待到何时?需知,天授不予,反受其咎。良机一旦错过,便再难抓住。”

“且高密王不去,若派他人呢?良机一旦为他人所趁,趁势做大。那时,岂不是徒徒放跑到手的关中,为他人做了嫁衣!”

刘舆再次道,“臣建议,若移镇高密王,不若南移江南!”

他没有反驳郭象,而是提出这个思虑良久的建议。他本来不欲现在就提出。最好的机会是在平定陈敏之后。

他的任命文书还没有下来。但今日晚些或者明日,就能确定。依照这些天的收集,他有信心,一个月,最多不过两个月,便将陈敏平定。

前些天,他秘密进见了太傅。已经把坊间收集到的那些谶言一类,都禀给太傅。

所以,最终才有此次出府平乱。

但也有不及他心理预期。

他本来以周馥乃周氏族人,太傅刚诛杀周穆为由,让太傅分周穆之权。

可改周穆为镇东将军,镇寿春不变,但只都督扬州之江北诸军事。

把自己任为平东将军,镇守建邺,都督扬州之江南诸军事。

但太傅最终没有答应。只任了个东中郎将,又加了个使持节。

他非宗室,江南这种地方最好有一个宗王。高密王是他在诸王之中,首选的。

高密王的性格太符合了!

真要应了谶言,江南之事,完全可以落到他的权柄。

若没有,也无妨。那番谶言,彻底打开了他的思路:何必一心在中原呈威争雄!

江南目前正是一处势力空悬之地。无宗王镇守,也无重臣在彼。那么,自己为何不在江南自雄!

为一处豪杰,一方大员,也比在府内与郭象、王衍之流继续争权好!

刘舆之言一出,除了司马越之外,众人顿时惊愕。他们不知道,刘舆与司马越私底下已经有过交流。

刘舆没有因为自己的小心思,而隐瞒什么事情。他将所有猜测都告知了司马越。当然除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司马越的立场上,刘舆完全是为了他谋划江南为后路。此时提出,以高密王移镇江南,也是如此。

司马越陷入无比的纠结。

关中、江南孰重?

当然是关中,毋庸置疑。

司马越内心的天平,也倾向关中。

但陛下提出此策的目的何在?

若以刘舆方前之言,也在理。自己继续发展东州势力,先任西州各处内斗消耗,后再趁其衰落,一举攻占。

若以郭象之言,也在理。自己现在不占据,势必会有其他人被派去。那么这人做大了怎么办?

若这人,是陛下一方的?

他最害怕的是这最后一个猜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