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暗谋30(1 / 2)

其实就现在的天下形势,司马越还真没想多。并州和蜀中两处的胡乱,朝堂上很少有人过于放在心上。

因为这个时代,胡乱已成时不时就会发生的事件,不稀奇。武帝朝、惠帝朝,都发生过大动乱,秃发树机能之乱和齐万年之乱,这两次最终都被平定。

乃至后汉一朝,胡族叛乱也是一直有的事儿。

在他们看来,并州和蜀中,都不是能影响到京都洛阳的心腹之地。也不是第一次乱,肯定也会跟之前一样被平定。大不了时间拉长些,三国天下三分,最终不也是统一?

如今这个时代的中原人,并不像后世朝代闻胡色变,惧怕提及胡名。此时,中原对胡族是满满的歧视和优越感。就连胡人自己本身,也自卑自己的出身。

胡族称王称帝,只是笑话。刘渊立国,是借着他是汉朝外孙的名义,还尊了三国蜀汉的刘备刘禅。

等到刘渊、刘聪死后,外戚靳准表示,“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并将匈奴刘氏一门斩尽杀绝,欲“反正”归晋。

就连后来的石勒都说:“且自古诚胡人而为名臣者实有之,帝王则未有之也。”

所以五胡十六国,称帝的胡人政权并不多,大多是单于、天王之类。

而如今,后来真正给西晋王朝重重一击的流民军,还只是以司马颖为名的复仇乱军。且已被兖州刺史苟晞攻杀了其首领公师藩。

王弥和石勒都在乱军之中,还未出名。

永嘉年间,真正预示着王朝开始崩塌,让人心大乱,有预感王朝将亡的是,邺城被攻破,司马越的弟弟、都督邺城的司马腾被杀。

这也是历史上,司马越出走洛阳后,最终选择与朝堂彻底撕破脸皮的最关键因素。虽然他也十分痛恨在朝堂上,被世家和晋怀帝逼迫,无法施展手脚。

他本打算平定流民之乱,借威势重返朝堂,再以平叛的威望,摘取最高权柄。

但司马越最终未能平定流民之乱。还让王弥攻破许昌,直取洛阳,将王朝的遮羞布彻底扯下来。

其实此举,有人怀疑,可能是司马越故意为之。其养寇自重,并给洛阳朝堂一次打击,让他们认清谁才是大小王。

但玩火自焚,没有控制住。最后王弥石勒乱军与并州的刘渊合为一处,声势壮大,不再是司马越能控制住的。

所以,历史上,他再回洛阳,直接与晋怀帝及朝臣撕破脸皮,将晋怀帝心腹近臣杀个干净。两人内斗白热化。

晋怀帝随后联络原来属司马越一派但与其闹翻的苟晞,秘旨苟晞兴兵杀司马越。司马越因此在内外交困之下,愤懑不甘,病倒而死。

虽然司马越是权臣,但也是王朝最后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一倒,晋怀帝也没有能力和时间再重掌大局。最后匈奴借乱民之势,顺利出了并州,很快就攻破洛阳,晋怀帝也被俘虏。

其实,王乱一直没有结束。

历史上,晋怀帝与司马越的内斗,也是王乱的延续,登基为帝的豫章王司马炽与东海王司马越的争斗。

永嘉之乱发生后,又有晋愍帝司马邺和琅琊王司马睿,一南一北交锋。司马睿从来没有想过北上去救援过。

等到北土尽染胡腥,东晋小朝廷在江南立国,王乱才算真正结束。

随着司马炽和司马越达成一致,朝廷下诏,封授刘寔为太尉。刘寔跟着上书,以年老坚决推辞。

同时,也有一些官员上书,支持刘寔推辞。说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果然,同司马炽所言,有人对此非议。

但这种非议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就很难说了。司马炽和司马越各怀鬼胎,各路朝臣其实也一样。

最终,这些上书都被驳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