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炙子烤肉34(1 / 2)

另外,旧京时,吃烤肉的人们都是围着炙子而站。

注意,是“站”,而不是“坐”。

因为炙子架在桌上,比较高,站着的食客们得一脚抬起蹬着板凳子,一手拿着长筷子,向前俯身自己动手来烤,自烤自吃,边吃边喝酒,真是酣畅淋漓、粗狂豪放的做派,故此称为“武烤”。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诗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赞叹:“严冬烤肉味甚袅,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除了烤肉宛,还有烤肉季,烤肉季主做羊肉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京城区内各大清真饭庄每到秋季便会不约而同地添加烤牛羊肉的业务。

算是顺时应景地满足顾客们的用餐需求。

尤其每到立秋,京城的老百姓们便会以“贴秋漂儿”为名,纷纷到清真饭庄来打牙祭、饱口福。

李鹿野将炙子烤肉的来源娓娓道来。

羊肉在烤盘里滋拉拉的发出响声。

白烟升腾。

镜头在不断的拉近。

齐导演觉得刚才李鹿野说的那些直接完全可以当画外音使用了。

现场的收音效果很好。

如果不知道李鹿野是个厨子的话,齐导演还以为他是播音主持专业。

羊肉变色就熟了。

这个肉已经经过李鹿野的提前腌制。

主要用的就是酱油、鱼露、料酒、盐、味精、糖,胡椒粉,姜米,蒜米。

还有十几种香料。

料虽然很多,但是放的量十分克制。

入口之后先是羊肉的味道。

随后才是料味。

料是用来提升羊肉鲜味的。

他们这边正在拍摄。

高明已经很久没过来了,正好今天过来和李鹿野探讨一下美食,顺便观察一下拍摄进度。

两人握手之后落座。

这次的拍摄就很正式了,摆了一头牛和羊。

眼看着李鹿野庖丁解牛把牛羊分成了各种肉块。

牛的分成了19种。

1.月脖头2.短脑(压领、枚肉)3.上脑4.前腿肉(哈力吧)

5.胸口6.肋条肉(腰窝)7.宫扣

8.腰窝9.外脊(通脊)10.里脊(牛柳)

11.和尚头12.底板13.米龙(三叉)14.黄瓜条(白板)

15、仔盖16.腱子(前后腱子)17.中尾18.牛头19.牛蹄

羊的分成了11种。

1.脖头2.前腿肉(哈力吧)

3.前腿键子4.上脑肉

5.肋条(腰窝)6.胸口(脯肉)

7.后腿肉(大三叉)

9.羊尾(油)

8.后腿腱子

10.羊头

11.羊蹄

每说一样,李鹿野就把名字说一下,顺便把这块肉的食用方法详细介绍。

说的有点儿太过仔细了,高明都给说馋了。

“那就来吧,这怎么吃呢?”

高明假装是个没有吃过烤肉的萌新。

其实刚才这些内容已经拍摄过一遍了,看这意思还要从新和高明拍摄一段场景。

李鹿野只能不厌其烦的再解释一遍。

李鹿野:“除了我刚才说过的文吃武涮以外,这炙子烤肉又分文武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