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承认错误比承认无能还难64(2 / 2)

又能激发士兵的忠诚和归属感,荣誉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当兵参军是光荣的,

而不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我想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至于更改父皇规定的律法,就由孤来对陛下说。

注意!

我们既要躲开唐朝府兵制的局限性,也要参考不要陷入募兵制后期造成的的军阀割据现象。

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寻找出一条独属于我大明朝的军队军制出来。

孤相信,诸位爱卿定会交给孤一份满意的方案。

散了吧。”

朱标说完,就背着手走了,留下满朝文武站在原地发蒙!

这是把任务交给自己了?

韩国公李善长更是头大,合着你们爷俩只需想一想,然后动脑子的事还得交给我们做?

“我朝这个固定军籍的制度本来就是创新啊,这还改,怎么改?!”

兵部尚书赵仁嘟囔了一句。

“太子殿下现在有苏尘最后台,他这是想要让大明传承到千秋万代啊。”

“走吧,任务来了,诸位,相关人员,继续开会讨论吧。”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府兵的调遣、指挥权属於朝廷。

府兵的来源,主要是从自耕农和地主中挑选,后来则逐渐以贫苦农民充役。

每三年征一次兵。凡20岁以上的健壮丁男,都在征兵范围内,。

一般21岁入役,61岁出军,实为终身服役。

但是经过武则天统治时期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制失去了其经济基础,

而且当时府兵被王公贵族当家丁护院驱使,因此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

所以唐玄宗为了提高军事实力,开始实行募兵制。

施行募兵制之后,军事实力倒是提高了,但同样带来另一个问题。

因为募兵制施行后,军人已经成为一种职业,长期将兵在一起,容易形成军阀割据,

为唐末节度使混战及安史之又乱埋下了伏笔。

如此看来,府兵和募兵都有短板。

后来的宋朝呢?

根据《宋史·兵卫志》相关记载,两宋的禁兵、厢兵、屯驻大兵等都实行募兵制。

但是他的指挥系统是由枢密院、三衙、兵部共同掌管。

其中,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调动,直属皇帝管理,拥有对宋朝正规军的调动权;

由于禁军是宋朝的正规军,隶属枢密院直接调动,三衙领兵,直接对皇帝负责。

三衙则分化禁军的指挥权,三个部门共同领导禁军部队;

兵部隶属于尚书省,为了防止宰相对军国大事的干预,

宋代兵部只掌管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等非正规军,

同时负责武将的升迁管理、地图仪仗等。

而厢军是宋朝各州县安保部队,最高隶属于兵部,兵部拥有对全国厢军的指挥权。

但是实际上,厢军战斗力弱,一般只有维持治安和杂役的任务,州县地方长官一样对其有领导权。

最后是土军、民兵、藩军。

他们是宋代为了边防安全和治安稳定建立的准军事化部队。

按照熙宁变法的保甲法要求,宋朝逐渐建立完善其民兵部队,

而从仁宗朝开始的对西夏战争也大量的招募了土军和藩军,

这些军队名义上直属于兵部领导,兵部拥有其指挥权。

这样三方制衡下来的结果倒是极大的防止了藩镇割据实力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兵权的过度分散和相关官员职位的增加,也会导致国家财政上的负担加重,行政效率底下的问题。

大明臣子,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这下,有他们头疼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