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品丧失中队16(1 / 2)

清晨的阳光挥洒在悄然无声的操场上,在那座象征着一大队标志的雕像旁。挂着一副出征誓词,“全力以赴,比武就是战场”。

未参加比武的战士们,穿戴着战术装备,手持的各式装备无声且整齐的组成百十来号人的方阵。

在这个方阵的右边,也站着三路纵队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右侧站着副大队田进忠,他们统一背着背囊,黝黑的皮肤衬托着干净整洁的军装。

雕像之下,有六名战士分别神情肃穆的站在三个大鼓面前。有力的双手紧握着鼓槌,头上系着红色的条带。

这个传统自一大队成立之初,一大队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出征前,都会用打战鼓的方式给战士们送行。

据说这个传统,是来自于一大队成立那阵。当时一大队迎来了第一场硬仗,边境的一次穿插任务。

由于这支部队成立之时,是临时从所属的师抽调了部分骨干和新兵组成的一支突击部队。

绝大部分都是未经历过多少部队磨练新兵及完成训练未参与实战的骨干,未上过战场的他们在接到作战任务的时候,除了接到作战任务的使命感的热血,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死亡的彷徨。

时任第一任大队长,结合部队的传统。特意搞了一次简短的出征仪式,要求每名上战场的战士,听着战鼓奔跑出营区。

当时那场战斗,全队战损百分之五十可谓战斗十分惨烈,那一仗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战斗成果。为后续部队的挺进和穿插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机。

一大队一战成名,获得了集团军的褒奖,而这座雕像也是那次战斗中,不计伤亡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及炮火洗礼,一个突击班在最后的冲刺下以牺牲9人的代价拿下了一个火力点,为后续冲锋的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战机。

而就是这次冲锋前,随队的战地记录员通过录像机捕捉到的画面,那时候的战士大多数已经身负重伤但仍然没有停止进攻,就因为那一次的牺牲,才奠定了一大队的荣誉。

因此从那以后,除了特别紧急的战斗任务一大队的战士才会在出征前会注目雕像。

除此之外,都会在雕像前举行出征仪式。这样做不单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一大队的战斗意志,更是在告诉一大队的前辈们,后辈的战士没有辱没一大队的威名。

所有的战士,不管是未参加比武的、还是参加比武的、还是打鼓的战士,没有丝毫的动作默默无声的站在那里。

此时的他们都目光炯炯的盯着背对着雕像站立的教导员孙启胜,这个年轻的教头虽然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但身穿着一身战斗装具的他,就如同一只蛰伏的毒蛇般,安静且致命。

整个一大队的战士们,虽然此刻的他们没有人说一句话。

但是站在这个地方,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彪悍气息是根本无法装出来的,哪怕是请最优秀的演员也无法模拟出那种气场。

动如雷,行如风,这是一群骄兵悍将,这是一堆干柴烈火注定在烽火中涅槃重生的战士们。

“稍息,同志们,稍息”随着教头从丹田发力喊出的口令。

“噗,啪”这支上百人的队伍整体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迟滞和不协调感。

如一把锋利的宝刀,随着刀客的拔刀干脆利索,而刀刃发出了阵阵低鸣。

寒光一闪,出刀必见血。无不彰显着这把“利刃”不但有着坚韧的品质,更是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战斗意志。

“今天,是我一大队出征参加比武的日子。”教头说到这里环顾四周,看着这帮热血男儿。

“希望诸位发扬我一大队的光荣传统,不畏牺牲,敢于拼搏”

“比武,既是战斗,应当锋芒毕露,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讲到这里,所有的战士愈发的亢奋了起来,这种亢奋是来自于血液中那点燃的篝火。

当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将是如在漆黑的深空中点燃了一颗沉寂的恒心。

热血男儿的激情在这一刻点燃,久久无法熄灭。

“出发”随着教头的这句话,那支参赛的队伍在副队田进忠的带领下,快速的奔向了营区大门。

此时的战鼓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随着有节奏的敲击,沉闷的鼓声如同惊雷般炸响。

这战鼓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的快了起来。

如同一头猛兽蛰伏过后,快速的奔向了猎物般,迅猛且有力。

列队的战士们,随着教头孙启胜转身敬礼,一众战士也整齐的站得笔直敬礼。

这代表着战士之间最崇高的敬意,简单而又朴实。

包含的,既是军人间特有的崇高礼节。

“我尼玛,龙文飞,吴征你俩跑快点”李冲此时提醒着第一次参加这种场面的二人。

“这他妈穿着常服呢,怪别扭的”吴征嘟囔的抱怨道

“对啊,娘的到这多久没穿常服了,感觉怪难受的”龙文飞一边跑一边调整着背囊的松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