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涯何处觅知音303(2 / 2)

   杨绮南一反常态的模样,让不少熟悉的人都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但因为场合还有身份问题,都没有往那边方面想,而是安静地观察着。

   “绮南节后返回学院,一路所见,路不见枉死枯骨,山中不闻恸哭之音,春暖花开,路上几多老者与稚童娱乐,水田茫茫,多为悠然辛勤劳作之农,炊烟渺渺,鸡犬声处处可闻,原有所感,于今日方有所成,特献于大周,献于陛下。”

   杨绮南所说,皆为大周现况,民间种种,都是朝堂诸公为之努力的结果,杨绮南以此开头,自然无不适之意。

   “文物京华胜,风尘契阔稀。百步闻犬吠,十里有炊烟。稚骑竹马笑,翁卧木椅闲。双道草木盛,山中鸟语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杨绮南这首诗,开篇便将丰京的盛况延伸到民间,之后以“闻犬吠”来引出“十里有炊烟”,赞誉大周的人口之多,再详细叙述这些人家中稚童与老人的生活状态以表明大周和平安乐的环境,最后以景喻人,引出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件事——无饥馁!

   在农耕时代,没有哪一个朝代,敢说自己的辖制内没有人饿肚子,所以,所有人能吃饱饭这件事,就是一个朝代绝对的鼎盛象征。

   杨绮南这首诗,并没有启明皇帝期望之中对他这个皇帝的大加赞赏,甚至于这万国朝贡的巍然景象都没有提及半句,仅仅是以最为普通的所见所闻,以底层百姓为叙述,讲述了属于大周的盛世。

   “好,不愧是我大周第一才女,此诗刻画入心,由浅入深,我大周盛世不在兵甲之利,不在皇城之坚,而在于百姓之安乐富足。”

   “陛下谬赞了。”杨绮南欠身行了一个礼,然后将一双美眸望向苏复。

   “苏县伯,不知现在可有‘灵感’?”

   苏复是真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