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航发?(2 / 2)

路海洋也随之认真了起来,还用几秒钟的时间回味了一下。

这才再次确认道,“真的,就跟当初说只需要两个月,就能把堪比Ti-64ELI钛合金给搞出来时,一样的随意,也一样的自信,只不过那会儿,我确实没怎么在意……”

能在意才怪呢!

那可是航空发动机啊!

想起这個,路海洋就开始在心里打鼓了……

国内从来都不缺少航空领域的设计人才,什么大飞机、战斗机、运输机、战略轰炸机……

各大研究所里,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都能用仓库来储存。

但其实九成以上,都只能在那儿吃灰,说句不中听的,跟废纸没有多大区别。

为什么?

除了相应的资金投入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航发领域的限制。

没有材料,没有高端设备,更没有相应的制造工艺技术。

飞机在设计上没太多问题,而且就算是用木头和油泥,都能造出来拿去吹个风洞,然后搜集到相关的数据参数。

但是放在航发领域伱试试。

系统设计和集成都做不出来,还想进行测试验证?

想都不要想。

所以,一般的通用建模语言构建系统模型,是不适用于航发领域的。

而且就算是验证,针对的也只是航发系统离散状态行为的验证,却无法反映系统性能的连续状态行为仿真。

因此,国内在航发研究这方面,才表现严重落后。

这就是到搜集到足够量的数据参数,就积累不起来相关的经验的原因所在了。

也就造成了现如今极度缺乏“心脏”的现状。

这也是路海洋对于杨振的心血来潮,下意识有些不以为然的心理写照了……

几代人前赴后继都几乎无所建树的领域,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就能行?

即使,你在材料研发领域,已经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能力……

毕竟跨领域这种事儿,可不是想当然就能做到的。

刘教授则盯着路海洋沉吟良久,这才轻轻吐了口气,“小路,你不会是不想放人吧?”

路海洋表情明显一愣,但还是立马叫起了屈,“怎么可能,您老这可就冤枉我了。”

但心里却再次打了个愣怔。

难道……自己真有些下意识不想让杨振涉足更多领域的心思?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我路海洋可不是那种人……

刘教授就笑得有些意味深长了,“那要不就找个时间,让我和那小子当面聊聊?”

顾向华看看自家学生,再瞅瞅刘教授,直接就拍了板,“还找什么时间啊,海洋你给杨振打个电话,如果他那边方便的话,咱们今天就谈。”

顾老爷子对杨振的看法,可是不一样的。

毕竟杨振可是当着他面,几眼就看出了“三姨夫”的设计缺陷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这种事儿上,又怎么可能展现得出来这种能力?

这可不是“天赋”两个字就能说得清的。

而且年轻人嘛,就得让他们敢想敢做才行。

犯错什么不怕,就怕束缚了他们的手脚,磨掉了年轻人能拼能闯、勇往直前的性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