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加盟(2 / 2)

完全没有杨振的随意。

先是寒暄了几句,彼此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又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儿之后,这才放开了一些。

男的叫许家荣,香江人,今年36岁,毕业于香江中文大学,然后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拿到了双硕士学位。

毕业后,进入微软剑桥研究院,三年时间就做到了行政主管。

但他也遭遇了绝大多数华人,都无法避免的职场隐形规则,所以也没有了升职空间。

这无关乎能力,而是典型对于华人这个身份的针对,嗯,也可以直接称之为歧视。

于是犹豫再三,他选择了离开。

另一个叫丁蓉,32岁,海归精英,清大毕业后,去了麻省理工,一路读完博士,然后选择了留学任教。

去年因为婚姻的失败,把工作和生活都搞得一团糟,于是就有了换个环境,也换种生活的想法。

没有很复杂或者很亮眼的履历,但是一看就是那种比较稳重靠谱的性格。

杨振就在心里默默给钟诚点了个赞。

学商科的,果然不仅懂经济、市场,也更懂人心、人性啊,

连自己更倾向于用什么性格的人,都能猜到一些,不得不说,心思真的很剔透啊。

而抛开能力暂时还不好判断,单就为人来说,从一些言谈举止,以及下意识流露出来的表情或者动作上,杨振能看出来很多东西了。

说实话,都比较符合杨振的要求,甚至已经隐隐超出了预期。

于是一边续着茶,一边开诚布公,“其实我这人比较简单,规划中的昆仑研究院,其实同样简单,那就是走一条专注于研发的路。

“之所以说自己简单,那是因为,我说话做事不太喜欢绕弯子,比如薪资什么的,我这边肯定能给出同行业偏上的待遇,其它诸如住房、配车、分红或期权等,都好说。

“别看现在还啥都没有,但其实只等公司注册完成,第一个委托项目就能落地了,什么项目不方便透露,但涉及的资金投入,起步就是几千万……嗯,美金。

“你们一个是法学、经济学双硕士,一个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正是当前我最需要的专业人手,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两人对视一眼,虽然此前未曾谋面,但毕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

却从未见过如杨振这样,上来就把事情直接摆在桌面上的做派,够直白。

只是公司都还没有,就有几千万美金起步的研发项目在等着,还是让他们多少有些吃惊。

这样的合作项目,已经很不小了,凭什么公司都没有,就能争取到?

要么研发实力足够,要么背景通天。

但无论是哪一条,对于他们而言,都算是一个机会,不是吗?

第二天,两个人就不出意外的签字入职了。

又补充了一个保密协议后,杨振也终于亮出了准备已久的那个研发项目。

一款真正的智能手机。

不同于当前的功能手机,以及所谓的智能机,也有别于开始走下坡路的PDA(掌上电脑)。

而是一款真的能把电脑塞进手机里,实现智能化的一款电子产品。

多点全触控电容屏、系统级芯片(SoC)、移动端操作系统、接入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应用商店、多种传感器的应用……

这几乎完全颠覆了两个人对于手机的认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