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陈教授(2 / 2)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他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去年他参加奥物集训时,认识的一个大佬打来的,说约他见个面,顺便介绍个人给他认识。

杨振满口答应下来。

毕竟他出入京大图书馆的证件,就是人家给办理的。

别说亲自打电话过来了,随便捎个信儿,他都得立马屁颠屁颠的跑过去。

这位可是大佬陈正钦,国科院院士、京大理学部和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物理领域的权威人物,是在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方面,取得过耀眼成就的。

于是当天下午,他就按照约定时间,提前去了陈教授的办公室。

陈教授的办公室很大,杨振敲门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有好几个人。

这些人分成了两拨。

陈教授和一个年纪相仿的人,隔着办公桌对坐而谈;

另外三个人,则在另一边的会客区,年龄几乎都是二十大几的样子,估计是陈教授带的研究生。

陈教授看到杨振,笑的很和蔼,“来了,过来这边坐。”

杨振笑着称呼了一声“陈教授”,脚步轻快的走了过去。

陈教授不忘向老友做了个简单介绍,“杨振,去年IPHO的参赛成员,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孩子……至于这位,杨振伱直接称呼顾教授就行了。”

杨振很有礼貌的鞠了个躬,“顾教授您好。”

但对此人还是有印象的。

顾向华,国科院院士,曾先后在京航和L21所工作,在材料研发领域和航空航天事业,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称之为国家栋梁都不为过,值得敬仰。

顾教授是个很严肃的人,所以只是点了下头完事儿,也不是应付,纯粹就是性格使然。

陈教授倒是习惯了老友的做派。

对杨振笑了笑,“其实这次把你叫过来,是校招生就业处的冯处长,托我联系的你,他应该等会儿就到了。”

杨振一下子就明白了,估计还是为了招生那事儿啊!

陈教授这边交待完杨振的事儿。

就转过头和顾教授继续谈正事儿,“还是那句话,这事儿你来找我,那真算是问道于盲了,航发在设计上虽然和流体、喘振、结构有关,但我搞的是理论物理,应用方面,实在的有心无力啊。”

顾教授指了下办公桌上的几张图纸,“你先看看再说嘛,毕竟当年你也搞过数学和数理统计,别的不说,帮着做个数据分析没问题吧。

“实话对你说,现在我们所里为了这事儿,都快发疯了,你就当我是急病乱投医吧。”

陈教授被搞的哭笑不得,“这事儿以前不是L06所在搞嘛,怎么成了你们L21所的事儿了。”

顾教授揉了下眉头,“不只是我们所,其它单位被拉进来的,同样不在少数,这不是大家都没辙嘛,而且这都一年多了,还是事故频发,不解决也不行啊,拖不起的。”

杨振在旁边听的一头雾水。

好奇心一起,下意识就瞄了几眼图纸。

结果一看之下,就忍不住在心里直接“嚯”了一声。

没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那款于去年初,从大俄引进的航空发动机AL-31FN了。

后来国人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叫……“三姨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