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融合完成(2 / 2)

照片上,何蕊和刘知白,笑的阳光灿烂,四只手下,却按着一个苦大仇深,满脸委屈的少年。

那张脸,她是见过的。

而且……印象深刻!

。。。。。

时间就在杨振单调而充实的学习中,一点点的过去了。

除了偶尔给钟诚提供一些“推算”出来的赛事结果外,他基本都在心无旁骛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而钟诚那边,手上掌控的资金,也在翻着番儿变得越来越多。

正河电子厂那边的事情,已经在交接过程中了,更多的精力,也开始转移到了他和杨振的未来大业上。

按照杨振的意见,这些资金,大部分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回香江。

少部分,则会隐蔽的转入了一家离岸投资公司账户上,这个是给杨振准备的。

招聘的事儿也同样有条不紊的展开,对象也多以国内外的华人华侨、东南亚以及印裔为主。

至于给杨振配备的班底,则尽可能面向应届本科或硕博毕业生,或者归国留学生。

这些事情,杨振都没有过问,什么时候第一批招聘的人员到位了,他直接接手就完了。

他暂时也不需要能力多么出众的顶尖儿人才,真要撞大运的瞎猫碰上了死老鼠,当然也乐见其成。

没这个运气,自然也不会气馁。

反正在很多研发项目上,他自己才是最不可或缺的那一个。

这就是他的底气,因为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融合过程终于完成了。

没搞出什么动静,几乎跟水到渠成似的,一觉醒来,就结束了。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的无所不能,也做不到模拟出宇宙的形成过程。

却能在脑海里,模拟出任何一个实验室、任何一种设备仪器,模拟出每一个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他尝试着模拟过一款软件的开发过程,这一次比上次更夸张。

从设计、编制、概设、详设、数据库设计、编码规范,到文档检查、评审测试、单元测试,再到修改优化、升级打包、系统测试过程……

简直是一条龙服务。

甚至后面还可以进行反复验证、不断优化。

完美代替了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实现了模拟环境下,一切物理原则无限接近现实的过程。

他也曾试着模拟过一款芯片的研制。

从前端设计,包括RTL设计、验证、静态时序分析、覆盖率、逻辑综合;

到后端设计,包括逻辑综合、形式验证、物理实现、时钟树综合、寄生参数提取、版图物理验证;

再到掩膜制造、光刻、清洗、蚀刻、CP测试、封装、FT测试甚至是SLT测试。

整个过程同样丝滑无比……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需要成本投入,他只要专业知识足够厚实,就能随便拿出来一款成熟度极高的程序和软件。

就可以几乎零成本无限制的,进行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实验。

这代表着,他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本,一次性完成一款高性能先进芯片的设计和研发,不需要担心优化修改,不需要采集更多反馈数据。

需要的,只是从他的脑海里,给完美的复制出来。

就问还有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