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1)

郑维演上岸是上岸了,但仍不知足。他有点自大,有点忘乎所以。他以为以他的那点复习手段,那点游戏套路,那点蒙题的运气就可以打遍天下,那真是太天真了。

他听进士说,前任的大神们不仅考上进士,还有考上算科的,那才是双剑合璧,让人景仰,这样的神人如顾如玉,其人本为算科举人,结果两项桂冠都拥有,而且人如其名,美如羊脂白玉,道德温润,是京都所有妙龄少女心中的偶像。

但是,郑维演根本不知道,连她母亲曾想学艺的这门科学都失败的经历。算科试的难度确实太大。要求举子具备扎实的算学理论、丰富的拍珠技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张卷了涵盖了算、管、审、税、结等五大领域,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且深入,需要举子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如果考中了算状元,那更是牛逼,可以去算场担任首席大操,每天一大早带领五百名账房先生出算盘操。不仅如此,算科大比的通过率太低,竞争激烈。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而通过率相对较低,这也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据说,成元皇帝之后,算科考试的题目越来越迎合朝廷精细化管理的步伐,所以题目出得那个刁蛮啊!

郑维演还是不自量力,又去一头扎进了题海之中。先是,买了五科的书籍,由姑苏扫叶山房的席工精心雕刻,因为这个书不仅要雕刻美丽隽永的文字,还要有各种稀奇百怪的数字和符合要刻在上头,这样的书,往往一册就比一套诗集还要贵。好在借着状元高中的余威,家中倒也肯出这笔巨资。一批书买回来,想当于染布庄墙角边一整摞的布匹都要拖出去卖掉。

郑维演仍然在起始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高昂的考试欲望,因为他想成为顾如玉那样的超级帅哥。他仍旧是挑灯夜战,题目刷刷。起初有模有样,中间抓耳挠腮,最后一地鸡毛,仓皇北顾。对于他这样的纯文人,看到一些奇葩的题目,简直要给它们下跪了。以下是出现的奇葩难题的例子:

其一,某南货店公司购买了一条大比目鱼,用碎银子支付,大比目鱼的市场价值是十昏,但南货店其计入私产,价值为一百昏。客官借问,这单买卖中店里的四柱清账里,第三柱利柱会产生什么影响?

其二,某油铺子的四柱清账里,第一柱元柱上第三列记为三万昏,但油铺子老板阿㺃已经去世,借钱的人是阿㺃的岳父,客官借问,油铺子该如何涂抹这桩账册?

你说这都是哪跟哪?郑维演算出来的答案都是错误的,连他母亲看到有些简单都都可以算出来给他看。他的母亲算盘可精了,一个双档八十格的红木大算盘,放在柜台上,其人坐在宽大的桌前,他轻轻拿起一根算珠,专注地将其推到正确的位置上。她的纤细手指灵活而熟练,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算珠在她的手中舞动,发出轻微的声音。她眼神专注地盯着珠算盘,不时用手指敲击珠子,以确保每个数字都正确地被记录下来。她的脑海中充满了数字和数据。迅速地计算着毛额、本钱、纸金等重要的数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