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拮据的大湾村(求票,求追读)49(1 / 2)

大湾村的路,是七十年代末修的。

尽管余平那时候他还小,可依旧是有记忆的。

依稀记得……

那时候修路是村上自己集资的,筹钱买了点工具,请了点挖机什么的,剩下出力的事儿,都是本村村民来。

给钱多的人,可以少出力。

给钱少的人,甚至是不给钱的人,那就纯靠劳动力来凑数。

而那时候余平家比较穷,基本上给不出什么钱,索性余平的父母便是全身心的投入了建设中,每天都来工地上上工。

这就导致了五六岁的他,压根没人带,索性也被带来了马路牙子上,跟着大人们一起干。

大人们开山裂石时,余平在旁边堆泥巴……

大人们搬土填坑时,余平还在堆泥巴……

大人们收工回家时,余平依旧在堆泥巴,因为他被忘在了路边……

堆着堆着,就把路给修好了。

后来家里的老人们还时常拿这个取笑余平,说:“这条路的建成,也是有你的一份功劳。”

哪知道这玩笑开着开着,竟成了真。

因为在马路最后竣工,需要立长生碑时,还在打石场上班的二叔公,竟真的将他的名字刻在了长生碑上面,跟在了余大友和陈俊英名字的后面。

单从这一点来说,连余琼和余明都赶不上他。

因为长生碑上没他俩的名字。

下午时分时分。

大湾村会议室,正在紧锣密鼓的开着会。

“……这事儿我看就这么定了吧。”

主席台上,邓永康一脸认真道:“不管竹田镇政府,这次给不给钱,给多少钱,我们都必须要修这个路!这可是关系到我们全村人的大事儿。”

“可是……”

话音刚落,村上的文书兼会计便是苦涩道:“我们村上哪还有钱,这两年存下来的那点钱,不都是拿来修提灌站,补沟渠了嘛?”

“就是,就是,村上那五保户祝良根,还有那残疾军烈属李洪良,也申请过几次救济金,可都没有钱给,哪还有钱干这事儿?”

“谁说不是呢,要不……还是简单的修缮一下将就用吧。”

“对对对……”

说起这茬,议事会成员都是直摇脑袋。

别看村集体看起来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单位,可实际上的收入,除了政府每年拨下来的那点工作经费,几乎没有额外造血的功能,毕竟大湾村是出了名的穷。

这就导致了数年下来,大湾村几乎没有丁点儿的“余粮”。

“这不行!”

邓永康微微蹙眉。

想了想,这才又是道:“哪怕是集资,这次也一定要修路!十五年前能干成的事儿,今天一样能干成。先就这样,我先去政府问问再说。”

说完后,邓永康夹着笔记本,一个人走出了会议室。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摇了摇头,散会回家。

其实说起这事儿,邓永康早就在打主意了。

那条路他来来回回看过无数次,每次下雨的时候,他就特别担心,生怕哪里垮塌了,所以这些年来,他只要一看到危险路段,就会让人做上风险牌,插到相应的位置。

数年时间,牌子早就插到到处都是。

然而尽管如此,却依旧没引起大伙儿的注意,说起来也没人会听,甚至说多了后,还有人背后议论道:怕不是村上又想借机“挣钱”了吧。

每每这时,他都是一阵心酸。

渐渐地,竟成了他的执念……

一定要要在退休前,将这条路给修成!

现在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