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湾村渔业合作社(求收,求票,求追)46(1 / 2)

1993年10月。

距离上次人口普查,已经过去整整四年。

这段时间以来,大湾村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婚、育”人口远高于“丧、嫁”人口。

据不完全统计……

平均每个小队新增人数不下位于二十人,而大湾村总共有七个小队,合计新增人口140余人。再加上原本每个小队就有一百三、四的在籍人口,致使大湾村总户籍人口突破1000人。

尽管这1000人不全是常驻人口,但等到余平的合作社报名时,他还是被吓了一大跳。

570人!

是的。

为了方便管理和日常的协作,余平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以大湾村村民为基础的农业农村合作社——大湾村渔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规定:

1、参与者本人必须是大湾村的人。

2、参与者以劳动力入股,实行多劳多得原则。

3、参与者……

等等等等,条例若干。

但其实本质只有一个,这是一个共赢的合作社,老百姓付出辛勤的劳作,余平拿他该拿的利润。

10月13日。

合作社正式开业。

余家小四合院内,招牌“蜀都天元渔业有限公司”的旁边,又多了一块新的招牌——大湾村渔业合作社。

招牌下。

“不对吧,老张。”

赵德清满脸疑惑道:“我记得你们6队的总人数比我们二队少,常驻人口更没我们多,怎么你们加入合作社的人,反倒是比我们还多?”

自打上次村委会出了洋相后,赵德清就连夜“提审”了赵坤,这才从他口中得知了钓鱼的真相……

十天时间,这混小子挣了2000块!

当然这2000块不全都是钓鱼所获,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帮着余平打下手,所挣的外快。

可即便如此,2000块钱,这比他一年都挣得多。

他当一个小队长,每年才拿1200元的补贴而已。

随后他便热心起来,开始忙里忙外,统计大湾村二队的所有户籍人员,将他们编辑造册,统一报到了余平的合作社下。

根据合作社的规定,以后所有的饵料分配,都由小组自行负责。

这是和村委会和余平达成的约定。

当然,作为队长,也不会白干。

余平大手一挥便是许诺工作期间,每月给他们400元的兼职补贴,而且这还是不影响他们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其他时间他们该干嘛还可以干嘛。

于是,几名小队长可谓是格外的用心。

“什么没你们多,我们虽然户籍人口少,可是外来常驻人口多啊。”

老张反驳道。

“外来常住人口你都算?”

“怎么不算?合作社只规定大湾村的人,可没说是不是户籍在册。就比如小王家的秀芬,人家嫁过来有三、四年了吧,一直没拿户口过来,难道说她就不是我们这边的人?”

“可你……这个李长发又怎么回事,我记得他都八、九十了吧,你也给他报上来?不怕掉水里给淹死了?”

“这就不劳你费心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儿。”

“给我玩阴的是吧,等着……”

赵德清提着本子走到了一边,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刷刷刷的便开始往本子上添起了名字。

与此同时。

路过的余涛刚好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偷偷的找到余平,将此事告知了对方,这才问道:“三哥,要不要管管?”

“为什么要管?”

“不是说……按劳动力来统计入会人员吗,他们这……哪还有劳动力?”

余涛满是不解。

“涛儿啊,有些事不要那么较真。”

余平摇摇头解释道:“他们无非就是想多得点免费的饵料,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想要给他们便是,说不得最后还能多钓几条鱼,最后反倒是便宜了我们,何乐而不为?”

“那……为什么不无限制提供?”

“这不行,”余平却摇摇头,补充道:“规矩内的僭越是可以的,可是一旦没有规矩,会出问题。就打个比方说,有人想要钻空子,将这东西拿到外面去卖,那局面可能会失去控制。

“额。”

余涛挠挠头,压根没想到这一层。

“懂了。”

余平点点头。

不过这次后,他却是从心底打定主意,以后三哥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绝对不再乱说话。

这段时间以来,跟着余平干,他是越来越佩服对方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