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1 / 2)

  对他们的期许,十分具有时代特色。

   从以上看得出来,叶父叶母有一点重男轻女,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叶榆当年也差点被取了个招娣、来娣的命字,为了避免与她妈王来娣的名字重合,才用了院里榆树的名。

   当然,重男轻女不意味着叶父叶母完全不疼女儿,从他们送五个子女都上学可以看出来,大姐叶杏也嫁的不错。

   只是当在儿子、叶家、女儿三者中做选择时,叶父叶母往往会选择第一个第二个,他们往往会放弃最后一个。

   此时,叶家正面临这种艰难选择。

   “妈,我真的不想下乡,我不要下乡。”二姐叶兰一脸地愁眉苦脸,她的眼睛现在又红又肿,也不知道哭了几天。

   1966年初,烨国高考全面暂停,上面先是建议高中生等知识青年去农村搞建设,后又有政策出台,规定除少数的特殊情况,满18岁的知识青年需要下乡。

   四九城书面语燕京,是烨国首都,在这里消息比其它城市更灵通,各种规章规定也在最前面执行,已有街道办事处在他们胡同集中讲过新出政策。

   叶兰只比叶榆大一岁半,去年已满18岁,今年19岁,现在正面临这种窘境。

   叶兰根本不愿意下乡的,知青下乡五十年代开始就有,只是数量少,六十年代逐渐增多,京城熟人中就有过下乡知青想要回京回不来的,她没有宏伟明亮的理想,爱美爱干净,能留在燕京多好啊!

   只是叶兰想要留京也不容易。

   有工作的工人可以留下,必须正式工,临时工都不行。

   现在没有听说过有哪一个工厂招工,很明显,这个时间点靠考核得到工作不可能。

   但因时下工人的工作都是铁饭碗,即入职就可以干一辈子,还能够指定接班人继承,所以还有其他路径。

   一是购买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