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上表33(2 / 2)

“你等心意本帅已知,然此次王师南征,只为剪除暴虐,绝非图占安南国土。本帅出征前,天子曾命大学士解缙作《讨安南胡酋檄》,其中明言待亡胡氏伪朝后,当寻陈氏遗族,重立其国。此檄现已传遍天下,朝廷岂能出尔反尔?故此表本帅绝不能受,你且将其收回,并将本帅之意带与门外众人,命其各归其里,勿得再有此意!”张辅既然心中已经决定,便只好托词相拒。

“大帅!”见张辅如此说,莫邃不由急了,立即再争道,“朝廷檄文,安南士民早已熟知。然我等之所以行此举,绝非要朝廷言而无信,而是顺势而为。朝廷欲重立陈王,可陈氏一族早已在胡逆篡位时被屠戮殆尽。唯一幸存之陈天平亦在芹站被杀。朝廷欲访陈氏遗族,却不知从何访来?若世间再无陈氏,那安南重归明朝,岂不是顺理成章?”

张辅闻言不由一时语塞,莫邃这番话倒也确实在理。

自入升龙以来,他遍遣归附土官寻访陈氏,但至今仍无一丝音讯,由此更加印证了陈氏族绝的说法。

而若果真陈朝王族皆没,安南士民再自请归附,朝廷顺水推舟接受也不是说不过去。

张辅想到此处不由心中一动,看向莫邃若有所指道:“你之言也不无道理。然虽坊间皆言陈氏已绝,但其毕竟是百年王族,枝繁叶茂,或有旁支侥幸得脱亦未可知。眼下我刚开始寻访陈氏,你等便上表内附,本帅若答应,那世人岂不以为我大明,明为替陈氏复国,实则欲吞并安南疆土?我大明天子德泽天下,岂能受此污蔑?故你等之请,本帅断不能受!”

莫邃能把握住机会,欲借明军之势,谋求家族强盛,其人自然是十分精明的,他粗听张辅之言似乎依旧是拒绝安南内附,心中难免气馁,但很快他便回过味来,明白了张辅的言外之意。

莫邃看向张辅一脸期盼道:“如此说来,若果真陈氏寻访不得,那大明天子便可允我国内附了?”

“此非当下可言者,先仔细寻访陈氏,其余待寻访过后再说!”张辅想了想,又补充道,“即便寻访不得,安南归属亦需由大明天子裁决。本帅不过一总兵官,此等大事非我可以做主!”

莫邃闻言彻底放松了下来,他已经探明了张辅的心意,张辅是同意安南内附的,只是因为此前大明天子有明旨,张辅不好明着违抗,便需要走个过场,先让人寻访一下陈氏王族,待无结果后,再行内附之事。

而寻访陈氏王族这差事,最后还不是要落到他莫邃的头上,他若信誓旦旦的明言陈氏绝嗣,给了张辅一个台阶下,那么又有何人可阻安南内附?

莫邃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也不再强求张辅现在便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只是笑着说道:“便遵大帅之言!”

随即其人便欲作揖告辞。

“且慢!”见莫邃要出帐,张辅忙又叫住他,从帅案上将那道《安南士民诚请内附大明表》拿起递给他道,“把表先拿回去!”

“这……”莫邃见状面露犹豫,一脸为难道:“此表是安南士民诚心所上,即便眼下不宜递呈朝廷,但还请大帅暂且留下,否则一旦退回,恐寒了大家的心!”

张辅让莫邃拿回奏表,原本是存着不留下日后让人指责的隐患,此时闻得莫邃所言,又恐此举真的让帐外众人迟疑不前,一时有些为难。

一旁的沐晟见状赶紧解围道:“大帅勿忧,此事有我见证,日后无人能多言,再者,此表即是安南万民所上,那还是先收下吧。王师眼下客居安南,不宜让安南士民尴尬不是?”。

张辅闻言只好作罢,微微摆手,让莫邃退出了军帐。

待莫邃离开后,张辅这才看向沐斌道:“文辉,我恐莫邃立功心切,行事肆无忌惮,安南内附需要名正言顺,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处来,你与莫邃想熟,出去叮嘱他一番,让他好好办事。”

沐斌闻言心中了然,拱手告退,快步出了军帐,追上了莫邃。

“小侯爷放心,此事我会小心施为,定然不会给大帅惹麻烦。”莫邃听得沐斌的言语,赶紧保证道。

沐斌看着眼前这位一心为了家族利益,丝毫不顾国家利益的莫邃,心中不由百感交集。

在庆幸有了此人在,日后大明治理安南能更加容易的同时,心中又何尝不鄙视此人的举止了。

但一想到另一个时空,永乐帝郡县安南,宣德帝放弃安南,此后道君皇帝时期,莫登庸篡位自立,建立莫朝,为了平息明朝的怒火,甘愿前往镇南关向明朝纳降求封,明朝下诏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心中便释然许多了。

因为莫登庸正是莫邃的玄孙,只能说莫氏一族,可谓“家学渊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