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制备碳纳米管28(1 / 2)

星历92年,星陨理工大学。

此时烈日高照,晴空万里。

在材料分子学的实验室中,无数学生和教授围在一起,夏日的炎热丝毫影响不到他们的激情。

“小蔡,这次应该有把握了吧!”旁边一个学长开玩笑道。

“嗯,应该。”蔡初阳自信的点了点头。

早在三年前,蔡初阳便顺利的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凭借对超长碳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他成功在星陨文明最权威的科学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两篇论文,顺利的拿到了星陨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作为研三的学生,此时的他早已褪去了中学时期的青涩,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各位同学,各位导师和教授,今天我们进行第672次超长碳纳米管的制备实验!”蔡初阳开口道。

“之前我们对碳纳米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无数次尝试制备碳纳米管。但是最终制造出来的碳纳米管,不是性质不合格,就是不符合我们的预期,甚至也有很多次根本没制造出来碳纳米管。

几年前,我曾提出,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和合适的反应条件,通过聚合反应来合成碳纳米管。

这几年间,我们通过这个方法制备了无数次碳纳米管,相较于以前,实验制品的性能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始终无法成功制备超长的碳纳米管,一旦尝试制备出超长碳纳米管,那么碳纳米管的性能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可以用手掰断碳纳米管。

为此,我们决定从这些实验中品质比较出色的碳纳米管出发,逆向研究制备方法。

最终,我们发现,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碳纳米管的分散剂,合成超长碳纳米管。也就是说,原来的一步合成变成了两步,先制备分散剂再制备超长碳纳米管或其他用于电子领域的碳纳米管。

两年前,星科院成功制造出新一代量子计算机,我们也是有幸借用到其中一台量子计算机。通过量子计算机的大量模拟,我们对分散剂的制备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并最终确定,第二部的制造方法为3D打印技术。

下面,我们会分两步进行实验。”

说着,他点头示意旁边的学弟学妹。

随着机器的开动,无数原料被加入到反应仪器中。

实验室中,所有人都盯着相关仪器表和电子屏,聚精会神的看着反应的进行。

十几分钟后,反应结束了。一瓶略泛着金属光泽的银黑色溶液被拿取出来。

“进行X射线光谱元素分析与分子结构分析!”蔡初阳继续指挥道。

“分析完毕,其中的元素与质量完全符合碳纳米管,其分子结构与我们所需的碳纳米单壁管分子完全一致。”一个小时后,分析人员报告道。

“那么,开始3D打印吧!”

3D打印技术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但是当时仅能做到打印比较小的物体,用的元素也很单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3D打印技术,大可打印房子,小可打印药片,甚至可以打印一些大分子。

蔡初阳团队对3D打印分子的技术进行了改进,以使其完美符合制备所需。

一台3D打印机器在超长实验台上缓缓运作起来。

它并不像一些人想象中如同机械手臂一样的机器,看上去它和工厂流水线上的机器没有区别。

渐渐的,机器出墨管开始流出银黑色的物质。

此时这些银黑色物质不再成溶液状态,而是类似于胶体的状态。

当这些物质接触到实验台后,出墨管开始缓缓向右移动。不一会,实验台上出现了一条银黑色的细线。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物质在被打印出来后,似乎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快由类胶体状态变为固态。

在这次实验中,他们的目标并非制造出只有实验台那么长的碳纳米管,而是要制造出上千米长的碳纳米管。

在出墨管快到达实验台尽头的时候,3D打印机操控出墨管转向,开始向左继续打印碳纳米管。

这样的打印过程又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一条长一千米的碳纳米管成功被制备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