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进展缓慢(1 / 2)

在星科院计算机科学院的会议室中,一群人围在一起,正在激烈地讨论着。

“已经研究了好多年了,这些方法我们试过无数次了,始终无法真正有效的降噪。有噪音,那一定会干扰量子计算机的运行。解决不了这个,量子计算机肯定无法大规模普及,平民百姓的家里哪有我们实验室这种环境。”

“噪音造成的失真和错误都算小的了,量子位的干扰导致的失真和错误才算是比较大点的了。不过最近我们小团队也算是有了点进展,大概确定了几种方法能够避免量子位的干扰,或者尽可能将其造成的失真与错误降到最低。”

“量子计算机在运行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失真是无法百分之百避免的,就目前来看,我们激素按做到最好,恐怕还是有几亿分之一或者几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会因为受到干扰而失真错误。”

“先别说那些,哥们几个先努力下,把运算效率拉一拉吧。现在我们的量子计算器发生失真的概率也不高,用了几百次才可能会发生一次错误。等运算效率提上去了,再回过头来解决失真的问题,大不了多次运算避免误差和偶然错误就好啦!”

“确实,这些年我们在量子物理学家的帮助下,已经把量子位的稳定性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是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啊!还有控制技术方面,这东西现在我们确实不太成熟,研究了几年也没什么突破性进展,只是在大体上有几种不成熟的技术猜想。”

“嗯!只要努力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效率就‘刷’的一下提上去啦!”

“哪有那么简单啊!之前是谁来着,上主席台一顿吹,说什么20年就能全民普及,现在都过去5年半,哦都快六年了。马上就要过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了!难顶...”

众多科学家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着。

此时,李昱广正坐在旁边听着他们的发言,脑中快速思考着。

近些年来,为了尽快突破一级文明,李昱广和马恒宇也尽可能将公务交给了秘书处理,只有在大事的时候才会亲自处理或者解决,而他们自己则分别选择了量子计算机和室温超导材料进行研究。至于星科院院长,也是星陨文明的核弹之父诺依然,则继续选择研究核物理学。

这场讨论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后,众科学家的情绪也逐渐平静下来。

“李老师,不知道您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吗?”一位科学家似乎才想起来李昱广的存在,转向他并问道。

瞬间,会议室就安静了下来。

李昱广不仅仅是星陨文明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在计算机科学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甚至可以说星陨文明的计算机之父就是李昱广。

李昱广缓缓站了起来,看着白板上乱糟糟的各种公式和图示,不禁苦笑了一下。

“一个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每个方面都是如此。大家不必如此着急,可能真的和诺哥说的一样,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我们才能厚积薄发,实现质的突破。”他先用缓和的语气安慰了在场的科学家。

“事实上,我以前所在的文明的科技实力已经比不过现在的星陨文明了,在计算机方面也是如此。更何况我来的时候也是一个大学生,也没学多少东西,对这方面也没什么了解。所以,在量子计算机领域,我确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点子。

不过也研究了这么久了,刚刚也听你们说了大半天,以下就说一下我的个人想法吧。

首先,小铭说得对,在解决失真问题和提升运算效率两方面,提升运算效率会更重要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失真问题并不重要。我们可以先提升运算效率,在这期间我们可以试试有什么新的方法,既可以改进控制技术,还能有效的降噪和避免量子位的干扰。

在提升控制技术方面,我觉得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得很近。你们每个人说的方法,无非大体就两种,一种是从量子层面改进控制量子位的技术,另一种是从机械工程方面改进量子计算机的结构与算法。感觉还是有点局限了,或许可以从其他专业领域学学技巧,尝试尝试其他方法,甚至可以尝试用光、磁场、电等方面进行改进。

在量子位的稳定性方面,我会再让量子物理科学院的大佬们帮帮忙,量子物理学太过于深奥,我们也只是刚刚入门,慢慢来总会有收获的。”

......

就在量子计算机改进的同时,在星陨理工大学,蔡初阳和他的导师与团队也正在努力研究碳纳米管的高效制备方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