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星科院大会(1 / 2)

星历81年,距离李昱广和马恒宇来到盖娅星球已经有142年。

此时,他们两人已有161岁了,即便放在人均寿命140-150的星陨文明当中,也算是高寿了。

但正如洛星文明的AI所说,因为未知的原因,他们两人的年龄似乎永远定格在了20岁左右,时光与岁月并未在他们的外表上留下一丝痕迹。

“话说,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快点,不然就迟到了。”马恒宇说道。

“唔,应该来得及,不慌,先去买瓶饮料,路上应该有凉夏的饮品店。”李昱广回复道,凉夏是星陨文明中一个十分受欢迎的饮品品牌。

“哈?这可是一年一度的星科院大会,你还想着去买饮料...”马恒宇无语道。

“咳咳,那个,你要买啥吗?”

“呃,你是懂我的...老样子吧,柠檬水。”

“......“

虽然李昱广和马恒宇是星陨文明的核心人物,但二人丝毫没有摆任何架子,再加上星陨文明一直以来的思想教育,他们两人一般出门只需要带个口罩,就能和正常上班的普通人过着一样的生活,他们也并不会搞什么特权或特例来显摆他们的地位。

聊着聊着,两人分秒不差地走进星科院的会议大厅,赶紧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坐下了。

星科院全称星陨科学院,是星陨文明学术氛围最高、科技最先进、各领域均处最前沿的组织机构。

星科院总部位于龙州大陆半夏市内,其总部大楼号称世界第三高大楼,一共拥有整整150层。当然,楼上只是办公和部分分院的办公场所,实际上,星科院在地面下有规模庞大的科研基地,仅仅从平面上看,其占地面积足足有近一百个足球场的大小,更何况地下部分的建筑也有整整10层,甚至有人猜测整个星科院就是一艘体积巨大的宇宙飞船。

除此之外,星科院在世界各个地方都设有分院,例如,核物理科学院就坐落于坎州大陆上的坎州大沙漠中,而星陨空间科学院则设立在青龙市内。

“大家好,很高兴各位能够抽出时间,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们的星科院年度总结汇报大会。”

此时,星科院院长诺依然缓缓走上主席台,主持着本场会议。

和李昱广与马恒宇两人一样,诺依然的身体素质和寿命也远超常人。从外表上看,这个活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老家伙跟还在上大学的青年没什么区别。

首先上去汇报的是计算机科学院的负责人。

“在前几年,我们成功制造出了量子计算机,它的问世大大提升了我们计算机的运作效率和精准度。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它的性能成为了我们当前的一个难点。

众所周知,传统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的位(bit)作为基本计算单元,而量子计算则使用量子位(qubit)。与位只能表示0或1不同,量子位可以同时表示0和1的叠加态,并通过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等特性,在同一时间处理多个计算。这种并行处理的能力使得量子计算机具备了极大的计算能力,并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但是,要提升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并不容易。量子位的建立和维护对于技术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极高,且量子位的干扰和噪声容易导致计算结果的失真和错误。此外,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和操作也可谓是十分复杂和困难,所以,目前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和稳定性仍然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和普及。

直到目前为止,我们文明也才拥有不到100台量子计算机。我们的学术领域众多,有太多东西是需要用到量子计算机做模型模拟,或者用它来跑数据。此外,我们文明中也有不少公司需要量子计算机来减轻他们的成本。所以,近些年来,量子计算机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即便是现在,不论是私企的量子计算机还是我们科学院或者一些大学的量子计算机,最快预约使用也已经排到半年以后了。

目前,我们联合了众多的科研机构、一些大学的计算机科学院以及一些高科技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进行量子计算的研究和开发。我们尝试通过提高量子位的稳定性和控制技术的精确性,就在去年,我们成功将量子位的稳定性提高了不止一个档位,控制技术方面仍在研究改进中。预计在二十年后,我们有望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全民普及。”

听完,李昱广为他竖了一个大拇指,马恒宇也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实际上,计算机的进步与算法的优化,会大大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与工作效率。就拿航天领域来说,如果全部采用量子计算机,那么卫星和空天飞机的航线精准度就会大大的提升,甚至有可能实现无人驾驶飞船。同时,在未来的星际时代,星陨文明也需要使用量子计算机做出太空航线系统,否则飞船乱飞的话,极有可能出现事故。

在信息时代,制约一个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计算机的先进程度。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定的瓶颈期。在科学进步缓慢的阶段,李昱广只好先将主要精力主要放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高科技方面,试图通过积累来逐步实现突破。

“大家好,我们是星陨材料分子科学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