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无法挑刺95(1 / 2)

“可这个功能是怎么实现的?用户哪怕给那么高的授权,算法如何读的懂这么多数据,而且除了汉字之外,居然还支持英文信息过滤。”

“这到底是哪个高校团队的作品,不会是汉科大吧?或许也就只有汉科大愿意让院士带头搞学生作品了,就是这个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风格有些不像。”

古代科举有糊名,现代大汉的竞赛自然也有类似的反作弊设施。

这些位专家教授只能够进行软件的检测,无法知道其开发团队的具体信息。

同时,软件开发团队也不允许在参赛软件的UI界面等地方留有印记和标识。

此次大汉互联网信息办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国家级别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方案和产品,但对于竞赛而言,更多的还是在练兵。

官方刚开始并没有指望大学生团队能够开发出国家安全级别的软件,而是想着多培养点这方面的人才,然后再结合高校与企业机构的专业团队,定制专项开发。

专家团队众人心照不宣,也知道这次比赛的意义在此。

而且在审核与测试当中,这些大学生团队作品也的确稍显稚嫩。哪怕有教授导师的指点,因为时间只有几十天,所以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比较残缺,甚至有的软件在压力测试的时候,还没坚持几秒就运行崩溃。

压力测试是给软件不断加压,强制其在极限的情况下运行,观察它可以运行到何种程度,从而发现性能缺陷。

除此之外还有疲劳强度测试,针对的是系统在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或者日常运行用户数,使其在持续一段时间内执行业务,保证到达系统疲劳强度需求的业务量,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在处理业务上的最大工作强度的过程。

虽然并不指望大学生团队能够开发出能够应用国家数据安全级别的软件,但这些测试项目还是没有缺少,甚至因为参与的高效团队比较多,专家团队里有不少教授都想知道哪个高校团队的软件可以拿到最高测试分。

压力测试分为三个阶段: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定义压力测试对象与目标、评审修改压力测试计划。

压力测试运行结束后,把所有记录的数据汇总并记录,最后提交测试报告。

十一月二十五号。

面积几十平米的会议室内,大汉互联网信息办的官方工作人员与专家教授团队正在进行报告审核与作品方案的筛选。

考虑到大学生团队的成长性,所以这次竞赛并不是一個一个版本就定胜负。

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最终总是要比上一个高低。

原本大家都是按照以前的流程走,可这一次,会议开到一半,众位专家教授与官方工作人员都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继续走流程,“提供意见”。

“这是哪个高校团队的作品?请恕我技艺不精,目前我本人无法给出可以优秀的意见,哪怕给出意见,也是现阶段我们所掌握的技术根本无法完成的浮夸意见。”

“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都是满分成绩,远远领先其他参赛作品,哪怕是我本人带队开发,恐怕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壮举。”

“如果后面没有黑马,那这款参赛作品,我建议直接保送最后一轮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