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提前报道38(1 / 2)

上一世,王昕在大学报到的时候,是学长带着他们那一群学生去各个窗口登记、交钱,然后自己到宿舍整理行李。

而这一世,王昕在招生老师黄志涛的引领下,一路绿灯。

“这是我给你准备好的转专业申请书,你签字之后,在宿舍这里休息下,我去找院长他们签字。”

“今天是为你们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开设的提前报道,这边窗口就是登记身份,旁边是缴费……”

等到最后将行李放到宿舍的时候,这位老师更是十分体贴的说道:“虽然你说要申请在校外住宿,但是开学之后,学校要军训,而且专业上课,有很多工作都是以寝室为基础单位在通知,所以我们还是为王同学你分配了一个寝室,明天开始就是正式报道的时间,室友们都会陆续来报道。”

面对这么贴心的安排,王昕都被搞得有些不好意思。

“谢谢黄老师您和学校的帮助。”

黄志涛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这也是互帮互助,我们也非常感谢王同学您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对我们学校的夸赞。

或许是因为这次你考出的分数太过轰动,我们学校今年的招生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甚至文科专业的高分学子都多了不少。”

一个人对一个专业的影响是可大可小的,区别就在于这个人的身份,还有ta所做的事情。

黄志涛其实有很多工作要去忙碌,但是学校和院方对王昕都颇为看重,毕竟这样一位文科的文曲星报考汉电大学,又主动申请转专业,如果没有让对方成才的话,这对汉电大学也是一种负面打击。

汉电大学没有汉科大学在理工行业的名气大,但作为大汉国最早发展电子领域专业的高等学府,学院不仅设有国家级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同时也是首批大汉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而王昕之所以选择这所院校,很大一点就是看重这所院校没有那么复杂的背景和环境,但是却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大汉重大专项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项目。

明面上的荣誉,背后代表的是这所院校的技术资源足够扎实,自己能够在这所院校收获足够多的“人才”

汉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起源于上世纪年建立的“计算机装置及技术”专业,学院有4个系,开办6个本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占地面积也是汉电大学的院校当中最大的,几乎占据了五分之三。

院长李坚汉,是上世纪南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随后攻读了澳呆利亚迪肯大学的博士学位。

不仅有一堆荣誉,还有名副其实的实际成果产出,同时治学严谨,曾经在一年之内清退了数十名多次挂科,学习状态差的学生。

哪怕是在这个被青木、汉科压制的时代,汉电大学的学生在企业招聘中,也都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每一届大三学生都不愁没有实习工作。

剩下的半天时间里,黄志涛就没有再带着王昕熟悉环境,而是让学生会的两位干部帮忙陪同王昕。

对于这位全国出名的文科状元,学生会的这两位干部颇为热情,不仅将饭卡、水卡这些东西办好了,还频繁的对王昕透露汉电大学的一些“潜规则”。

“我们计算机学院有独立的图书馆和机房,千万不要带外系的同学去我们的机房,如果被查到了,轻则扣分,重则退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