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信57(1 / 2)

黄年重新导入了资料中的数据,毋庸置疑,VanLeeuwenandMulder的推导公式是合理的,黄年在此中想要找出和资料上原本数据出入的原因。

由于这个公式涉及到du/Ov这一项,这一项本身是表示波场~u对速度的偏导数,u本身包含振幅和走时,并且在做走时反演,把u作为一个整体对速度求了偏导,还单把走时信息拿出来对速度求偏导,所以这一点是与走时反演背后的物理模型息息相关的。

具体体现在adjointsourceQ上,VanLeeuwenandMulder的结果是:

AdjointSource=S+2cd(ar,t+T;xs)d

为了验证原本的速度模型,黄年将数据中的真实速度分别速度调高10%,和调低10%,并且在目标函数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优化约束,即:

Pe(t,v+△v)=pe(t+△t,v)

这个约束的意思是:速度的扰动△v只会引起走时的扰动△t,波场振幅~是一样的。基于这样的约束,重新推导的adjointsource是:

AdjointSource=Jc²TdTp'(ar,t;as)

Jp'(cr,t;xs)d(wr,t+△Tjxs)

导入,并分别求得其梯度场。

很明显,通过计算机给出的梯度场可以看到,不管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梯度场都是负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黄年再次导入尝试了一遍,得出来的数据竟然还和资料上的不相符!

这其中的问题非常严重。

这项资料数据出现错误,那之后的围绕此项速度模型展开的地质勘测肯定就是完全错误的!

把深海探测器冒着极大风险送下去了,很有可能就会找不到钻点!

别说钻点,甚至都可能找不到储蓄区!

每一次深海潜行都是危险的,超过海底3000m以后的深海压力都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更何况资源区一般都深入海底5000m——6200m左右!

每一次深海潜行,都是探测器上的人拿命在和海洋赌!

一旦探测器上的压力超过可以承受的阈值,不同于潜艇里出事里边的人慢慢缺氧窒息,在这种深海探测器里边的人瞬间就会被巨大压力压扁!

就是制作烧饼那样真正意义上的压扁。

绝对是最最痛苦的斯法,绝对没有人想体验。

更何况,模型错误,那架设在海洋上的深井怎么打?

万一喷发了怎么办?

按照这种资源储运量,原油一旦喷发,造成这种程度的海洋污染和能源浪费简直难以估量。

更何况还有可燃冰,这种新型能源的使用全世界都在探索。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可燃冰的形成时间不比石油短!

因为数据模型的错误造成的损失一天都能蒸发好几十个亿!

财大气粗的美国都不敢这么玩!

黄年的手不由得有些颤抖。

他放下了手中的资料,看向了王富华。

王富华被这双锐利的眼睛盯着,霎时间感觉到如坐针毡。

这是和之前刚刚会面时笑眯眯的和蔼完全不同的一双眼睛,此刻,他眼前的这双眼睛,严肃,锐利,充满了对于科学的严谨追求!

在这一瞬间,王富华甚至感觉出现了错觉。

黄年轻轻问到,

“王大使,这份资料的数据上超算模拟模型了吗?我们国内的超算绝对满足这项模拟。”

“超算?”

此刻,王富华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教授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