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第一149(1 / 2)

其实,通俗的来说,超算的算力是FP64算力,而且一般超算所谓的算力,是指超算集群在解一个超大规模线性方程时候所达到的FP64算力,也就是LINPACK°算力:这个算力需要用LU分解方法迭代求解一个足够耗尽超算全部算力的大尺度线性方程,而且要求求解的精度要达到1e-12或者更低(具体是多少记不太清了)

而AI所需要的精度,仅仅是FP4/FP8/FP16/TF32,根本达到不了超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精度不达标。

其实按照LINPACK的收敛要求,FP32,甚至各种strasseno变种的FP64GEMM也不能达到精度要求。

按照超算依据LINPACK换算算力的算法,DGX°的那堆FP4之类的AI算力在LINPACK等效算力=0,对主要是面向解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来说,Al那些算力价值为0。

在80年代的RISC风潮,首先是MIPS出场。

可惜后来的MIPS后来授权太多,后面互不兼容做崩了,现在只有龙芯还在做,外国人反过来只能以龙芯CPU作为平台。

SUN的SPARC,做到2007一度做不下去开源了(开源UltraSPARCT1/T2时期飞腾据此做过FT-1000/FT-1500),被甲骨文收购以后又坚持了十年,近期甲骨文已经放弃UltraSPARCT5转向AMDZEN/ZEN2架构。

还剩本子还在用SPARC64架构而且最近在努力转ARM,而HP的PA-RISC,坚持到2005年,放弃换Intel安腾,结果安腾巨坑,分家后HP做至强,HPE转向AMDZEN/ZEN2架构。

Motorola第一代RISC是MC88000,随后与IBM联合研制的POWERPC系,2008年退出,放弃CPU。IBM最终把POWERPC开源社区化。IBM做的蓝色基因系超算,还在坚持用POWERPC的CPU。

名义上的DECAlpha是最强的,结果死的最早,98年就崩盘,先被康柏买下,再被惠晋买下。无疾而终。然而临死前开源,最终在我国由申威魔改异构众核架构,发展成神威超算系列。

主流CISC也就Intel和AMD,他们在世纪初就在微架构里半RISC化了。而同时RISC也学起CISC把指令集越加越多。现在是2020年了,可以说标志着RISC、CISC的CPU架构们,几乎没有实质上的明确差别了。

目前主流的商用超算,数量最大的都是至强系列的×86-64产品,占了一半还多。然后新加入的超算,大部分都是X86-64的CPU+GPU的异构加速卡组成的。至于金字塔顶尖的顶尖超算已经走向完全异构众核结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