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雄猫125(1 / 2)

因为,如果真的不曾见过美好,那怎么会一直沉浸于黑暗的长夜?

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在参与无人机研制前,在麻省理工学习时就一直梦想着进入大名鼎鼎的格鲁曼公司。

对,就是研制出“F-14”可变后掠翼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代号Tomcat(雄猫)的格鲁曼。

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在当时作为专业的航空学学生,了解喵喵可不是是通过阿汤哥的《topgun》,虽然确实帅气的年轻阿汤哥Q开着巨大的钛合金喵喵飞过甲板,确实挺帅的。

他是真的对“F-14”雄猫舰载战斗机的可变后掠翼技术感兴趣,虽然这项技术再出现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已经落伍了。

因为传统翼型适用的速度范围比较狭窄,而变后掠翼就可以让飞机同时兼顾低速性能和高速性能。

这在当时是非常时髦,非常尖端的技术。

但是这会极大增加飞机的设计制造维护难度及成本,以及带来额外的死重。所以在新的气动形式出现和计算机大量介入设计之后就趋于淘汰了。

但是,在当时,这项可变后掠翼,可是只有美苏才敢玩的尖端技术。

并且,不可否认的是,“F-14”雄猫舰载战斗机的颜值确实非常能打。

但是真正打动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甚至想要跳槽进入格鲁曼公司的原因,还是格鲁曼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打出的一则广告:

“IFTHEREWERENOCRUISEMISSILEIFTHEREWERENOBACKFIREBOMBERSFOXBATSANDFENCERS,YOUWOULDN'TNEEDTHEF-14.”

(“如果世界上没有(反舰)巡航导弹、“逆火”(Tu-22M)轰炸机、“狐蝠”(MiG-25)战斗机和“击剑手”(Su-24)战斗轰炸机,你就不需要F-14。但是,它们存在,而F-14是唯一可以有效对抗它们……并生存下来的飞机。”)

由此可见,“F-14”雄猫舰载战斗机在当时就被给予了厚望,这由此深深地吸引了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

其实在进入50年代后,喷气式轰炸机+反舰导弹的组合,(在核前时代的冷战中,所有的反舰导弹都被美海军假定会携带核弹头)已经成为了新的海上威胁的组成部分。

如何在苏联远程轰炸机未发射反舰导弹之前就将其击落,并使用空空导弹击落已经发射的反舰导弹,成了海军的心病。

而F-4鬼怪并不是解药。看来能解决这个心病的方法就是可变后掠翼了——当时最为时髦,最为大胆的新科技。

这时在变后掠翼技术耕耘最深的是通用动力和格鲁曼。

在这个背景下,在1957年,美海空军分别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舰队防空战斗机/路基长程拦截战斗机。

美国海空军他们都需要一型大载弹量和远航程的战斗机用于远距离打击敌方目标和长时间制空。

在空军,F-105的接班人已经确定为通用动力的F-111A之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计上心来,既然F4和F8也是从海军到空军一统天下,那么不如干脆强行统一空海军的新型大航程变后掠翼战术飞机。

这就有了TFX(TacticalFighterExperimental)实验性战术战斗机计划。

于是通用动力/格鲁曼的F-111B击败了波音(波音方案在两军中的通用度不高),成为国会的内定项目。

一开始进行研发的是以空军为主导的TFX计划,空军型代号为VF111A,海军型则是VF111B。

不过,海军型再首飞之后其暴露的各种缺点无法打动海军,最终该计划被海军下马,海军转而去进行F14战斗机的研发。(一等人不要二等人的海猪)

海空军从此分道扬镳,主要的原因还是海军的需求相比空军来说,分工不同。

海军特别要求战机防空拦截能力,而舰载机防空则是舰队防空两种思路的主要一种,也即,把一个长滞空时间,强雷达性能的多人机组飞机送到天上去,在预警雷达的指引下进行截击作战,具体来说就是发射强劲的重型防空导弹。

导弹发射机>低空突防

格鲁曼公司在在辅佐GD开发F111B的过程中,利用其在研制可变翼战机XF10F的经验,结合通用动力的先进的项目管理艺术,发现“这玩意我也能行”。

海军需要并列双座,但空军不要。

空军不需要不死鸟,只要低空突防,但海军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