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父归》的演出(1 / 2)

江桥裕之的剧本尽管剧情不长,但是凭借着其细腻的心理活动、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让《父归》赢得了所有人赞叹。

而随着其他专业戏剧团的再演出,《父归》也在整个东京开始流行。

东京帝国剧场,随着戏剧的落幕,观众也开始陆陆续续离场。

“武者小路实,你一向擅长写剧本,便由你先评价这份票价花的值不值吧。”木上立玄说道。

“值倒是值,故事流畅,矛盾集中,内涵也极其丰富。”

“只是问题考虑得不太周全,为明确主旨下了太大功夫,让作品显得太理想化而不自然……”

“这可能有篇幅的原因,但我觉得……更可能是赶工。”

停顿了一下后,武者小路实揶揄地笑道:

“江桥果然对观众有些不负责任呢。”

“志和,你怎么了?”木上立玄忽然关心的问向志和直哉,自从看完这场戏剧后,志和直哉便一直沉默不语。

“啊。”

志和直哉回过神来,摇摇头说道:

“没事,只是忽然有些感悟罢了。”

而在社会上,《父归》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帝国文艺报》盛赞江桥裕之:“在戏剧创作上也拥有惊人的才能。”

而无数文学评论家也称赞《父归》:深度刻画了封建家长制的逐渐崩溃、新旧道德转变下的时代矛盾。

并且认为江桥在这部作品上,不仅延续了一直以来对霓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新时代道德的赞美,还着重体现了人道主义光辉。

而《父归》在青年之间,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正如俗话所说,日本人有四怕:地震、雷电、火灾和老爷子。

作为一方面一直被封建父权欺压,而另一方面却又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年轻人,对于封建家长制自然是恨之入骨。

所以《父归》自然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共鸣。

甚至于有位激进少年,在看完《父归》后,立刻便回家展开了一场对父亲的批判,结果差点被老父亲打死。

而在东京的某一个角落,贤一郎也带自己的父亲看完了这场戏。

弟弟在与江桥裕之分离后,连忙叫上了自己的哥哥一起去寻找父亲。

幸好父亲毕竟老了,实在无法走远,二人便一路找到了父亲。

而在儿子们的一番劝解后,父亲最终选择回到了这个家庭。

可是回到了家的父亲,刚开始还在家人的关切下万分感动。

可渐渐地,父亲却发现自己在这个家里总是万分不自在。

尽管家人们对自己都有足够的尊敬,可是自己曾经对家庭的伤害却无法被抹去,所以自己在家中自然权威不足。

而由于想到自己对家庭的愧疚,父亲也没有脸面在家中做出提议。

这让一直以来作为一家之主自居的父亲,难以接受这种落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