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雪国》的影响(下)(1 / 2)

仅仅在《雪国》发布的第二天,两篇评价完全不同的评论,便同时登上了报刊。

一篇是西岐教授所写的文学评论,被发表在帝国文艺报上。

文中严厉批判了某篇作品,丝毫不尊重自然,完全无视自然的客观,并表示这是对于自然的严重亵渎,对文学的严重不尊重。

但西岐教授万万没有想到。

帝国文艺报为了话题度,竟然在西岐的评论之后,又登上了一篇文学评论,是由晚稻田大学的久保教授所写。

在这篇评论中,久保教授高度赞扬了某篇作品,对于全新技巧的娴熟把控,对于霓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并且暗戳戳地讽刺当前文坛学阀当道,对新文学作者横加打压。

这一下,《雪国》彻底成为了整个文坛的焦点。

霓虹文学界以对《雪国》的态度为标准,迅速站成了两派。

双方势同水火,都在报刊上疯狂攻击对方,恨不得辱其老母。

在后世文学研究家的统计中,

这段时间,霓虹几乎所有发行的文学评论中,都带有《雪国》二字。

而在社会中,《雪国》更是在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传播着。

在经济危机后,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人们,

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供他们逃避的雪国。

那个充满着诗情画意、哀怨的世界,牵引着每个霓虹人物哀的心。

尤其是在,文艺青年与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当中,《雪国》更是成为了他们必谈的话题。

文艺青年们的文学会,已经全部变成了《雪国》的研讨会。

《雪国》每一章的发行,都会导致大学周围,所有的咖啡店被包场,用以举办文学研讨会。

文学青年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雪国》的观感。

而在这场研讨会中,如果哪位青年能够在发表感想时,突然掏出一本《文艺春秋》,朗读一段《雪国》的原文,他便会成为全场的焦点。

将会有无数人向他搭话,只求能借得他手中的杂志,其中不乏有可爱的文艺少女。

由此,《文艺春秋》的销量暴涨。

尽管前波社长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扩增《文艺春秋》的产量,可仍然供不应求。

而在黄牛手中,《文艺春秋》的价格是原价的百倍,甚至还在上涨。

而在另一边,《雪国》还在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霓虹。

东京帝国大学,志和直哉揣着一个包袱,鬼鬼祟祟地走进了一间社团活动室。

“猜猜我弄来了什么?”志和直哉神秘兮兮地说道。

在两位同伴疑惑不解的表情中,志和直哉缓缓打开包裹,一份最新《文艺春秋》显露出来。

“卧槽,这种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看着两位同伴惊异的表情,志和直哉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哼哼,你们真的很想知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