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错不在玄武门之事(1 / 2)

“不可能!”

李世民直接站起来,咆哮道。

李治哆嗦了一下,不敢说话,低着头,眼神中,也有一些追忆往昔的唏嘘。

萧奕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稍安勿躁,可不要因此气坏了身子。”

李世民喘着粗气,没办法直接平静下来。

魏征病死、征高句丽失败、齐王李佑谋反被赐死、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谋反被废……。

前面的事情,李世民还能接受,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年玄武门之变,一直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他在极力避免自己的儿子们再一次上演玄武门之事,可到头来,还是没能避免。

李世民身形一下子佝偻起来,摇摇晃晃地后退一步,跌坐在座位上。

萧奕道:“陛下,这就是刚刚在紫宸殿前所言了,大唐国祚延续了两百八十九年,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皇位的传承一直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只有一两位皇帝是平稳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儿子去争去抢。”

李世民双眼布满了血丝,声音也沙哑起来,问道:“仙师,朕……真的做错了吗?”

萧奕摇摇头,说道:“错不在玄武门之事,而是错在不思玄武门之变的因。”

“陛下有治世之才,也有雄图霸略,是大唐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可惜,陛下在身份上并非是嫡长子。”

“李渊明知你的才、你的能、你的野心,却还要一直打压你,在你和李建成之间犹豫不决。”

“这其实也叫做养虎为患吧。”

李世民不在喘着气,安静地听着萧奕的话,他知道,只要是想明白了这一点,大唐的皇位传承之难题,也会有一个答案。

李治跪在地上,也不再扣手,伸着头、竖着耳朵,细细地听着。

对于父皇当年的玄武门之事,他其实也十分好奇。

萧奕继续道:“作为一个帝王,要的不仅仅是文治武功、虚心纳谏、广纳谏言、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等。”

“更为重要的便是教出来一位可以接手自己皇位的太子,教出一位和自己一样有着雄才大略的储君。”

“这才是重中之重。”

“纵观古今,你们可曾发现,有一位帝王是这般做的吗?”

李世民摇摇头。

几乎是没有。

萧奕觉得这一点,朱元璋真的是做的很好,开了个好头,可惜,明朝后面的皇帝还是没学会。

更可惜的是他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太子、大明储君、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死在了他的前面。

“秦始皇如何?”

“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何等丰功伟绩。”

“可大秦二世而亡。”

“汉高祖如何?”

“却出了一个吕后专权。”

“汉武帝又如何?”

“还不是出现了巫蛊之祸,逼得太子刘据不得不谋反,最后被杀。”

“以至于这之后出现了伊霍专权之事。”

“前朝隋文帝如何?”

“皇位之争,二世而亡。”

“看到了吧,王朝衰败之因,其最大的因素就在于这皇位的传承上。”

“你们只想要开疆扩土、建功立业、成就盛世,享受一世英名,却忽略了身后事。”

李世民咽了一口口水,勉强抱拳道:“仙师,我知错矣。”

跪在地上的李治也连忙抱拳,表示,我也一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