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京城风云(1 / 2)

盛夏的天亮得很早。

秦江打了个呵欠,刚出门迎面便撞上了一人,他将对方扶起时,手心里被塞了个东西。

那男子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抱拳离开。

秦江来到府衙后,才展开手上的锦囊,里面折了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

“京城一切安好,先生正在路上。”

原来是襄王。

秦江抽抽嘴角,原来自己城里已经被安插上眼目了吗。

说回京城这边。

襄王最近风头无人能敌,因为纸张已经批量生产出来。白纸坚韧,哪怕在上面用劣质笔墨书写,也不会出现被刮破、看不清字迹的情况。

皇帝也很满意这纸张质量,赏赐了襄王两套新上贡的绿地紫龙瓷碗、十六匹云绸织锦缎、珠宝若干。

今年科举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宋闻砚,为纸作了一首诗,再次将襄王热度推到峰顶。

“山中作赋定不迷,三尺长松手自题。半亩池塘春雨足,风吹竹帘夕阳低。

白纸新裁白纸轻,西山一抹暮云生。何人解识先生面,此日还知后代情。”

太子捏着写满赞颂话语的诗词,手上青筋显露。半晌,他苦笑一声,语气烦闷:

“那么多年,还是争不过他。从来没有人为本王写过一首诗、一句词。”

唐觐英俯身于地面,行了个大礼,语气诚恳劝道:

“殿下不必妄自菲薄,那宋氏本就是襄王母族。老夫惭愧,对诗词没有高深理解,不能为殿下造势。”

听到这话,太子赶紧将他扶起,不再提诗词的事。

“殿下若想化解襄王的攻势,老夫倒是有两个拙计。”

太子来了精神:

“先生请讲。”

“第一计便是,派人传播襄王圣明的舆论。”

太子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

“父皇能看出这是我或者周秦的授意。澄清不及时,也容易让他给百姓们留下好印象。”

“那若是再加上废后呢?不光能殿下摘出,还能激起圣上对娘娘的怜惜。”

太子眼里划过一丝杀意,这是他这生最痛恨的伤疤。

硬要追溯过去的话,周诠才是嫡出的第一个孩子。他甚至因此怨过母亲,为什么不能解决掉废后再生下他。

太子眼皮半阖,直接否决了这个提案:

“本王不想委屈了母后,还请先生告知另一个办法。”

唐觐英心下了然,面上仍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

“第二嘛,明日朝后,殿下自请前往梅城赈灾。”

太子眉头皱起,不解问道:

“先生,没有其他方法了吗?救灾不是一两天的事,我在梅城耽搁久了,让那周诠笼络得势怎么办?”

唐觐英神色平静,周身透着经历过沧桑后超然物外的稳重。

太子见他这样,情绪慢慢镇定下来,听他继续说道:

“殿下,此计好处有三。其一,你主动退让,只会得到陛下好感。且救灾利民,返京时除了有重赏,还会收获民心,这是以退为进;

其二,朝中没有你,为了平衡,陛下扶持宁王的可能性很大。他与襄王结仇颇深,不管哪一方损失对我们都是好事,这是隔岸观火;

其三,宋相一派的陶长溪幼妹嫁去了梅城,听说其子摔断了腿,四处寻医未果。若殿下能求得名药治好他,不愁他不倒戈,这便是釜底抽薪。”

太子听完,眉头舒展开来。他朝唐觐英深鞠一躬:

“能得先生助我,乃衡之幸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