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十一返乡(2 / 2)

李现也记不清分班考试的时候他们四个人是不是有在一起的,毕竟当时李现自己也自身难保了,也没太多的时间去管那么多,所以也记不清他们有没有在一个考场的。

“我在高二3班,27号”张猛翻了下书包本子上记的座位号道。

“我在高一6班,搞不定”陈雷说到

“我在高二5班也没办法”管飞扬也无奈的说道

“我草,还真一个班,我是三班3号,不过S型座位排号,不好搞啊,太远了,”李现惊讶的道,也不知道是蝴蝶效应还是原时空就是这样的安排,实在是没印象。

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商量了各种办法,最后一致商量用转笔的方式,把选择题搞一遍,其他的就靠张猛自己了。

猛哥很开心,于是国庆几天的网费李现有着落了。

李现煽动了一下蝴蝶的小翅膀,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李现也不知道,但是不管从友谊的角度以及更加好的学习环境而言,强化班肯定是更有利于张猛。

快到六点的时候才各自打道回府并约着次日下午梦天堂集合。

国庆七天乐,但是为了分班考试,他们高一只有五天乐,一天半考试,半天一门,老师加班加点批改试卷出成绩,10月8号直接来就调班。

国庆第4天,第5天的时候大家都很自觉地没有再聚,在家里为分班考试做准备,因为没上学,李现身上也没零花钱,所以最后两天李现也没去网吧,打算去一趟乡下看看。

穿越回来一个月,李现还没见过乡下的爷爷奶奶。

李现的爷爷是村里的老村长,奶奶年轻的时候一直都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李现也是从小长在村子里,父母租房子在县城打工,李现就在乡下上的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后来转到县城江东小学,说起来,李现并没有读过幼儿园,小时候就是和爷爷奶奶在地里跑,所以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更深于父母,几乎每逢节假日李现都会回农村待一两天,直到上了大学。

临走前,王金花问李现:“你不看看书,开学分班咯”,王金花是知道学校分班的事情的,李现也没打算瞒着,即使李现知道肯定不会分出去。

“没事的,放心,肯定没问题”说着就骑着车走了。

自从上了高中,李现父母对李现的管教就少了很多,在上高中之前,李现算是被王金花打着长大的,尤其是小学,那是隔三差五的一顿。

06年和23年回东兴村的路显然是不一样的,进村的水泥路都没铺,十多年前的路,李现都忘记了,一边骑车一边不确定的回忆路线,23年开车15分钟的路,李现骑车一个小时多才到。

上午九点多,乡村的忙碌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乡村的河流上,映照出一片金色的光芒。路边河水清澈见底,偶尔还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弋,跃出水面,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河岸两旁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

收完水稻的空地上很多都被机械翻过了一遍,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村民们已经忙碌起来,穿着厚厚的农衣,扛着农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三三两两的聊着近期谁家的家长里短。

快到村头,刚下过雨的水泥路并不好走,只能下车推行,道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田野,而爷爷奶奶家就在前面不到五百米处。

这个时候的老家门口的大chang(苏北方言,就是门口的院子)还没用水泥封起来,下雨阴天都还满是泥泞。

推着自行车到大场上,支好车子。

“汪汪汪”大黄狗朝着李现叫,

大黄是李现8岁的时候爷爷就养的,快10年了,后来被打狗的药死了,尸骨无存,爷爷还伤心了好一阵。

“你瞎啊,家里人不认识,”看着大黄嘲李现叫唤,爷爷对着大黄骂道,又说到“大亮回来啦,你妈没回来啊”

李现小名亮亮,据说是老太爷起的名字,村里人有的叫亮亮,有的叫大亮,大亮一般家里人都这么叫。

“我回来看看,我妈在登三轮呢,家里菜还有呢就没回来”

县城李现家里吃的菜基本都是老家地里长的,很少上菜市场买菜,所以王金花隔三差五就会骑三轮车到农村拉上一车的各种菜,有的时候菜吃不完还会运到菜场卖一些。

李现的爷爷叫李崇升,兄弟三个,分别是李崇官,李崇财,还有一个妹妹据说生病了,走的比较早,李现也没什么印象叫什么名字,嫁到了扬州那边去了,去世以后,那边和这边也没什么来往。据说原来太爷爷想的是按照升官发财来取得名字,都是崇字辈,老一辈讲究的是家谱排名,所以爷爷和爸爸的名字都是按照家谱来的,到了李现这一辈就没那么讲究了,按照家谱上李现的名字应该是李仁明。

李崇官是村里的校长,后来村小学被合并了就被安排到一个中专学校当了几年教导主任直到退休,不过这个时候村里的小学还没合并,好像也就这两年的事情了。李崇财在县城做生意,孩子也都在县城,是爷爷他们这一辈算是经济比较好的,先行一步都在县城扎了根。

返回